第401章 吾既南来,尔必亡也!(第4/5页)
他是实打实的赵宋近支宗室,大宋三百多年江山,早让他从骨子里认为江山就是他赵家的,大宋就是正统。即便他只剩下一座广州城,那也是正统。
李洛扶保大宋,效忠自己,那不是天经地义的么?
事实上,不光他这么想,他的臣子们这么想,甚至很多士子百姓,也都这么想。
所以,绝对不是赵良钤君臣想法天真。假如不是李洛,而是换个人,接受赣王封号,效忠赵宋的可能还是很大的。
汉献帝都那个样子了,野心勃勃的曹操不也效力汉室多年,至死还是汉臣?
他赵良钤起码还有自己的班底,起码还有六万兵马,还有一座城池吧?不比汉献帝强得多?
这也是赵良钤比李洛强的地方了。
李洛处心积虑花了五年时间,才积蓄了十几万兵马。可是赵良钤根本没做什么,就有大把的反元义士来投靠。他一起兵,刚开始真的是应者云集,大宋的旗帜一打,要钱给钱,要人出人,就是汉奸军,也有不少易帜归宋。
这就是三百多年王朝的号召力。毕竟,赵宋灭亡还不到十年啊,民心真的思宋。绝大多数人,都习惯了宋朝的统治,觉得赵官家再坐天下,天经地义。
……
张弘范来到韶关,登高远望,叹气道:“江右沃土,竟为李洛所据。”
张弘范撤围广州,北上韶关的消息,几天后就李洛就知道了。
“此人,不好对付!”李洛对许夫人说道,“他竟然舍得放弃广州,赶到韶关和梅岭布防!这样一来,我军就要改变计划了。”
张弘范没有猜错,李洛的确是打算调集兵马南下,在广州城下灭掉他。
因为李洛收到情报,元廷的土司蛮兵,云南军,甚至安南元军,都开始调动了。
敌人太多了。
他不得不改变主意,先救赵宋一把,别让这杆旗帜倒的太早。
李洛的打算是,先灭张弘范,将广东路丢给赵宋,让赵宋适当恢复实力,吸引云南行省和安南元军的火力。
然后,唐军再集中力量灭掉忽都帖木儿的湖广元军主力。最后再对付云南,四川,安南等地的元军。
自从他进入江西,他就不可能再把江浙当战场,而是干脆把战场推到江浙之外,主动出击,各个歼灭。
所以,这段时间李洛从江浙又调了五万兵马,使得江西的唐军老兵达到十二万多人,就连文天祥,也调了过来。而偌大的江浙,只有四万老兵了。
可是张弘范竟然不给机会,甚至不和唐军决战,而是据守梅岭韶关。
很明显,他是在等忽都帖木儿消灭萧隐之后,前来会剿。
这就是名将的可怕之处。哪怕手里本钱丰厚,可仍然该谨慎时唯谨慎,绝不贪功冒进。
他明明有十几万大军,完全能和李洛决战,可却“虚心”的选择了防守。这样的敌人,比完哲都更难对付。
陈淑桢道:“张弘范十几万大军据守梅岭韶关,我唐大军很难有机可乘。但又不能撤军,不然张弘范就会出韶关,直入赣州!他这一招,看似简单,却着实不好破解。”
李洛站起来看着地图,“赣州清乡还未完成,新兵还在招募,强敌在侧,豪强未亡,寡人的大军不能撤。但也不能这么和张弘范消耗功夫。”
“张弘范有骑兵两万,汉军九万,土司蛮兵两万,整整十三万大军!如此多的兵马,却甘心防守。湖广元军还有十五六万。倘若两军合流,近三十万大军,我军就不好打了。”
“所以,要先解决张弘范,在忽都帖木儿赶来之前,灭了这支元军。我军如今在韶关之北,聚集了十万兵马,这支兵马不动,就和张弘范对峙。然后……”
文天祥笑道:“君上此策,也是微臣心中所想。如今江浙新军训练已有两月,可堪一战了,百姓又都踊跃拥护我唐,完全可以用新兵驻防各地,四万老兵,就可以全部抽调,此策,可行!”
李洛眼睛亮晶晶的,用折扇一点福建,“还有这步棋,埋了这么久,这次该动了。”
陈淑桢嫣然笑道:“君上出手,果然不同凡俗。这一次,张弘范……”
文天祥突然想到了什么,“君上,今日已是七月初一,可君上定的七月初九称王大典。如今还要照常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