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印刷(第3/5页)

赖峰一脸懊恼地起身:“我去洗洗。”

裴凛之也忍不住觉得好笑,伸手捏捏阿平的脸蛋:“你可对谁都这么不客气啊。”

萧彧等阿平尿完,便抱起他往屋里走,阿平舍不得幸运,挣扎着还要去抱猫,裴凛之便抱起猫跟了过来。

萧彧回头问:“珍珠呢?”

裴凛之往怀里一摸,拿出一个袋子:“带回来了。”

“我是说,薛钊走了的话,人工养珠怎么办?”

裴凛之便说:“薛钊说,如果我们还愿意同官府合作,便直接跟姚知县商议。如果我们不同官府合作,珠场便由我们自行管控,官府不再过问这件事,也不发布禁海令。看郎君的意思。”

萧彧说:“那便同姚知县合作吧。”本来养珍珠也不是为了谋私利,而是为了帮助成千上万的采珠人。

“那我改日去见薛钊,同姚知县见面聊一聊。”裴凛之说。

萧彧说:“挑几颗珍珠送给薛钊吧,感谢他照拂我们这么久。”

“好。以后冶铁坊的事怎么办?”裴凛之最担心的还是这个,若是萧祎派人来,必定会安排人盯梢他们,这铁矿的事就瞒不住了。

萧彧说:“若真是他的人来,我们就把冶铁坊停了,不能将铁矿白送他。”

“好。郎君觉得他会动梁王和豫王吗?”

“他想动,但应该不会动。去年才经过饥荒,官库虚空,没有余粮,他根基极为不稳。去年的旱灾与水灾都发生在长江沿岸的荆州江陵吴州越州一带,梁州豫州受影响不大,此刻正马壮兵强,不缺粮草。他们对付不了胡人的铁骑,但对付缺粮少草的王师,应当不成问题。”

“要是不正面冲突,比如借个什么名义召他们回京。”裴凛之说。

“唯一一个能让他们回京的理由,便是那位驾崩了。但如果真发生了这样的事,不也正好给了梁王与豫王挥师东进与南下的理由?生死存亡关头,你以为孝道能让他们束手就擒?”

裴凛之见他说起那位驾崩一事,神色极为淡然,仿佛在说一个毫不相干人的故事,看样子他心中并没有忘记仇恨。

萧彧说:“如此看来,他们正互相掣肘,我这里反倒比较安全。”

裴凛之说:“郎君当真不担心他拿你开刀?”

萧彧莞尔:“那也要看新刺史有没有这个本事。一般来说,天高皇帝远,这种空降兵往往都是被架空的。凛之可以多同姚知县以及崖州的守城校尉走动一下,时刻了解新刺史的动向。”

“空降兵?”裴凛之又听到一个新词。

萧彧说:“就是从天而降的人,到了一地,没有熟人,也没有根基,扎下根怎么也得一两年时间。”

“郎君所言极是。”裴凛之坦然了,现在崖州算是他们的地盘,太子若敢硬来,他们也不是任人宰割的鱼肉。

萧彧说:“咱们先挑个日子,让新学堂开张吧。我得去跟里正聊聊,让他去找其他村子的里正,通知一下学塾开学的时间,愿意送孩子来上学的,都可以来,不拘男女,不限年龄。”

“好。”裴凛之满口答应。

萧彧又说:“我给学塾起了个名字,叫平安学塾,你觉得如何?”

“郎君起的,都是好名字。”裴凛之对萧彧盲目吹捧。

萧彧看着他笑:“对你来说,我说什么你都觉得好。”

裴凛之脸色变得正经起来:“也不全是。”比如让自己娶妻生子这事,他就不会觉得好。

萧彧看着满地追着幸运爬的阿平,说:“阿平现在算是学会走路了,但怎么还没开口说话啊。赖峰说他下个月初就该周岁了。”

“有些人就是说话迟吧,我记得郎君开口也迟,一岁半才开口叫人。”裴凛之含笑看着他。

萧彧摸摸自己的脸:“真的?我一岁半才开口说话?我怎么不知道?”

“郎君那时候小,自然没记忆。”裴凛之笑得很开心。

“那你怎么知道?你不可能三岁就有记忆了吧。”萧彧说。

“我听娘娘说的啊。”

萧彧尴尬地摸摸额头:“那好吧,既然正常,我就不纠结他说话的事了。肯定不是哑巴。”

萧彧对刺史府换人的事,最大的担忧不是自己的安危,他不是无处可退,白沙村训练了一两百私兵,赛人寨跟官府从来都不对付,还有那两艘大船,退一步海阔天空,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他都有机会逃之夭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