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9章 芯成,方年上京欲抱大腿(第3/4页)

总之,在这些的各方面上,方年通过前沿每年起码要额外多支出数百万近千万元的人工费用。

“……”

开学当天没有课,只是简单领了书本,就各回各家。

于是方歆还是跟着回了君庭。

到君庭后,屁股都没坐稳,方年就接到了陈建业的电话。

等来了想听的四个字:搞出来了。

……

在距离君庭直线距离同样一里地的东郊宾馆,方年见到了神色有些疲惫的陈建业。

方年也没多废话,开门见山:“院士,我看看样品?”

陈建业拿出了两块样品:“这是完全封装好的CPU,这是未封装外壳针脚的。”

方年接过看了看,略有些奇怪道:“这是融合了CPU和GPU?”

内部构件上的几个单词他还是认识的,比如:processor graphics。

陈建业院士笑着点头:“对。”

“这也是为什么前后又流片了三次的原因。”

“虽然性能上没法跟英特尔酷睿系列去较量,但起码也应该争取向英特尔看齐,它们也就是一代核显是胶水沾的,今年发的二代i5就完全做到了融合。”

“这款芯片也做到了CPU和GPU的融合,不仅如此,也跟二代i5一样,将内存控制器、PCI-E控制器整合到了芯片上!”

“毕竟这方面我们是有经验的,事实上还没有手机SoC那么复杂,要整合那么多东西。”

事实上,无论手机还是电脑,SoC都会是大趋势。

当然,在电脑领域,SoC的整合范围不会有多大。

比如搭载核显的CPU基本上都不是高玩们的选择,毕竟核显性能一般不咋的。

但这得看需求。

对现在的前沿来说,这块整合了CPU和GPU的芯片就是最好的。

当然,各方面性能等等有待提升。

方年端详着芯片,嘴上道:“其它方面怎么样?”

“性能跟预期的差不多,主频也还是1.6Ghz,基本都是设计目标。”

陈建业回答道。

“很早之前,我们这边就有跟DeskOS项目的核心开发团队建立深入交流,DeskOS团队也专门开发了一个新的beta系列版本,是完全建立在我们自研的指令集架构上的;

只不过这个版本的DeskOS配合这颗芯片,能做的事情比较局限;

因为我们跟女娲实验室配合进行的nwL配套编译器针对性修改工作进行得不是很顺利;①

更别说新的编译器还得兼容其它开发工具。”

最后,陈建业总结道:“翻译执行X86目标的实际性能没有之前那么乐观,仅有35%,移植应用可以跑,但跑得不怎么流畅。”

结果是:能用,但绝对不好用。

操作系统其实只能算是一个桥梁,应用软件通过操作系统拿到CPU控制权,然后去执行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现在应用软件并没有针对修改。

一是编译器未完成,二是这套新体系还未对外开放。

所以原先基于DeskOS的那一大把应用虽然可以跑在新的软硬环境下,但因为之前针对的全是X86体系,能执行起来都是这套新指令集架构主动去兼容的。

等于强行在二进制层面翻译执行,损耗的性能远比预计要多得多。

35%的执行性能,用通俗的说法是一朝回到99年。

比较不乐观的是,现在问题并不是卡在协调各个应用厂商,而是内部就没搞定。

事情很简单,白泽和女娲再算上龙芯等能尽快搞定编译器问题,尤其是兼容市面上所有开发工具;

原先支持DeskOS的应用开发者们只需要将源码再通过这个修改后的编译器编译一遍生成新的程序,就可以获得100%性能。

方年对这里面的流程是了解的。

他想了想,道:“这些工作一步步来,编译器的工作不是太难,毕竟最难的已经完成了。”

说着,方年收回看向芯片的目光,望向对面的陈建业:“院士有没有名字建议。”

“芯片?”陈建业问。

“指令集、微架构、芯片系列。”

“我们内部一直没定名字,就是想交给方总你来,没有你的无限支持和推动,我们也做不成。”

“我取名很简单。”

陈建业笑而不语:“……”

“行吧。”见状,方年笑了笑,“既然这样,就还是按照我一贯以来的取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