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第3/5页)

他在西式厨房里摆了天平,笨鸟先飞地研究了一个月,居然有点上道。

“阿妹你瞧,”他得意地说,“这次的牛排,绝对不会再嚼不动。”

林玉婵疲惫地怼他:“我宁可崩一颗牙,也不想再吃一嘴血了……”

“也不会带血。”他很有信心地说,“有卡尺和温度计,可以精确掌握厚度和火候,我已经写了备忘……”

他边说,一边把牛排放进平底锅。滋啦一声,白烟一闪,牛油和脂肪香气散了出来。

热气蒸腾的炉子前,身材笔挺的男人微微低头,专注地拨弄铁夹,汗水湿了他琵琶襟纱衫的领子。

还挺像那么回事儿。

林玉婵充分鼓励他的积极性,笑问:“配什么菜呀?”

苏敏官朝旁边使眼色。

一捆洗好了的本地青菜,切得横平竖直,每段误差不到五毫米。

林玉婵忍下一个笑。西餐菜谱里的蔬菜,什么卷心菜、芦笋、洋葱,寻常菜场里有钱也难买,只好随便混搭一下。

按正常人做饭的习惯,煎牛排的时候烧水,顺带焯一下菜,省火候。

苏敏官不。他做其他事的时候能一心多用,唯独烧菜必须一样一样来。只要稍微重叠一点步骤,就绝对会酿成事故。

林玉婵心疼她的炭火钱,麻利地搭把手,帮他打水烧开,又问:“主食呢?”

苏敏官这下有点不好意思,轻声说:“周姨昨天焖的米饭,还剩半锅。”

林玉婵:“……”

他摆了个厨神的架势,心无旁骛地忙活了两个钟头,等于就煎个牛排!

真是很有工匠精神。

“阿妹,”苏敏官取手帕擦汗,专心看她拨弄青菜。白皙的手指伴着翠绿的菜叶,“江南制造局的招标,你若是问我的意见……我不支持。实在唔好意思。”

林玉婵:“哦?”

又泼冷水。不过她早就免疫了,脸一扬,等他解释。

苏敏官专心监督牛排的颜色,犹豫许久,才说:“就算造出质优价廉的国产枪炮,你觉得它的枪口会对准谁?”

林玉婵一怔。

他不忘身份,立场很鲜明。

但她随即解释道:“首先,国产军工刚刚起步,离造出媲美洋枪的军火还有十万八千里;其次,帮这间工厂打基础,不仅是为了朝廷利益。总有一天,它……它是会为全中国人民服务的。”

苏敏官看她一眼,轻声说:“这是你的美好想象。”

“就算没有国产枪炮,官军也会用进口军火去镇压民变。而且……”

林玉婵不敢再推销她的“美好想象”。但她知道,等到现在的捻乱过去,直到几十年后的义和团,这期间国内相对和平,不会再有像洪兵起义、太平天国那样的大规模兵戈。

她笑一笑,换了个轻松的语气:“往好了想,如果我能染指军火生意,日后革命之时,岂不是个助力?”

苏敏官扑哧一笑。

还说得有板有眼的。顺着他的“杞人忧天”,故意往夸张的方向演绎。

不过……也真是个挺诱人的图景。

过去的几年,他和其他大多数落难的洪门兄弟一样,专心苟着,觉得壮大自身、互相帮扶,就是现下最紧要的任务。

可自从闯京救人,和那个织就了千年的天罗地网正面相博的一刻起,他就暗下决心,那个腐烂到根的城市,他迟早要再闯一次。

大战迟早会有。也许要等到很久以后,也许他有生之年看不到。

但,真到那时,他也要做好准备。

身边的姑娘其实也和他一样。虽然她表面上对造反不是太积极,也没有什么相关的专业素养,但他能感觉到,她对有些东西的恨意和抵触,比他还深得多。

苏敏官微微一笑,俯身亲她鼻尖。

“当然是赚钱最要紧。”他松口,“你愿争取就争取,不过……”

林玉婵乐了,马上洗耳恭听。

“有什么指点?”

“指点谈不上,你竞争不过洋行的。”苏敏官不客气地指出,“我在洋行做过,凡是官府采购,他们都有专门的回扣预算,有时候多达三四成。”

洋行跟朝廷做生意——通常都是采购枪炮之类——从来都占据信息优势。官府里又有里通外国的买办。一场买卖下来,朝廷花上比市价还高的价格拿货,洋行赚钱,经手官员吃够回扣,是三赢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