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第3/5页)
“我会争取活动关节,让官老爷尽快把嬷嬷保姆放出来,水车会每天来送水。”林玉婵将翡伦放回床上,对孤儿们说,“这几天你们坚持一下。不管是喝水还是做饭,一律要烧开三分钟。”
有的孩子不知道分钟的概念,林玉婵又改口:“数两百下。”
“可是,”一个十一二岁女孩满脸惧怕,“官府要把教士嬷嬷赶走,把我们卖到别人家里去。”
黄鹄也点点头,低声说:“不是我们胡思乱想。我们亲口听到外面官老爷议论。
林玉婵沉默。要是孤儿院办不下去,这些孩子如何处理?
在毫无人权的大清朝,“发卖”似乎是再正常不过的选择。
原本就是平民不要的孩子,对官府来说,更是毫无价值。
她迅速估算一下最差的结果:如果她全盘接手,费用……
估计会把博雅拖垮。博雅毕竟没有教会阔气。
几个护士好言安慰:“洋大人会想办法的。你们别急。”
林玉婵点点头,无甚底气附和:“我会跟洋人一起想办法。”
*
“太过分了。”奥尔黛西小姐回到府上,命令女仆收拾衣裙,“等那帮西装革履的官僚们行动起来,这些孩子起码得死四分之一。露娜,比上海道台高一级的官员是谁?我要去直接去找他。”
林玉婵微微一惊,“两江总督曾国藩……不过报纸上说,他刚刚出发去山东剿捻。”
由于民愤强烈,孤儿院的嬷嬷保姆被收入监牢,一时放不出。而英法领事馆不肯退让解决问题,反倒暗搓搓盼着闹出人命,以此讹诈清政府。一整个孤儿院的孩子,夹在新任上海道台的尊严和列强的傲慢中间,成了人质。
林玉婵:“奥尔黛西小姐,你别冲动。”
领事馆的洋人可以随意拜访大清官员,对后者颐指气使——因为他们都是乘着军舰、带着洋枪队去的。
奥尔黛西小姐手中并没有军舰和洋枪。但她毫不气馁。
“那么我直接去北京——我和直隶北境代牧区的主教大人是多年相识。我要直接去找总理衙门!我不管什么英国法国的面子,我要让他们先赦免这些可怜的修女、保姆和儿童再说!”
林玉婵敬佩地看着这位年过五旬的高瘦老太太。她说话的时候,后背挺得笔直,硬质的高领陷入脖颈的皮肤,给她的声线添加了一抹坚毅。
但她不得不再次泼冷水,给奥尔黛西小姐的满腔怒火降温。
“去北京路程远,路上不安全……”
一个女仆递上便条。奥尔黛西小姐接过一读,满意地点点头。
“那个海关的小伙子——叫什么来着,对了,罗伯特。他要去北京述职。明天就出发,搭乘宝顺洋行的轮船‘水妖号’,三天就能到天津。”奥尔黛西小姐指指一套白瓷茶具,命令女仆包好,“他已答应给我留个舱位。上帝保佑他。”
林玉婵结结巴巴:“可是你没门路……”
奥尔黛西小姐和蔼地一笑,眼角眯起几道纹。
“好了露娜,”她拍拍林玉婵肩膀,“上帝不允许我袖手旁观。祂会指给我一条路的。”
*
“阿妹,你的信我已看过。总体措辞都合适。但这一句……你一定也请了别人帮你润色,不妨商量一下,是否要避讳……”
义兴茶馆雅间里,苏敏官提一支笔,在信纸草稿上圈出几个字。
林玉婵没接,低下头,下了很久的决心,才小声开口。
“我不想给文祥夫人写信了。”她看着苏敏官惊诧的双眼,一字字说,“我想直接上京。”
苏敏官眉毛挑高,放下笔。
“没必要吧?文祥夫人并没有要求你……”
“孤儿院出事了。”
林玉婵说完几个字,忽然忍不住哽咽,轻轻捂住半边脸。
后背一热。苏敏官站起来,从后面抱住她。
“嗯?”他声音依旧冷静,“怎么了?”
林玉婵放平心境,详细跟他说了今早的见闻。
“上海道的意思,为平民愤,孤儿院要解散,孩子要发卖,以后不准教士涉足收养弃婴之事。”她转述在场官差的话,猜测着官老爷的意愿,“英美领馆意在拖延,等清廷自己让步赔礼,或是事态闹大,送给他们谈判的砝码。奥尔黛西小姐所幸没被牵涉进去,她打算绕过上海道,直接请总理衙门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