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第3/5页)

枪口直对那个控场的杨老板。

“别跟我废话,”林玉婵冷冷道,“快说。”

不料众船商也是见过大世面的。如果换个八尺大汉威胁一下,可能还会赶紧服软;但这么单薄一个姑娘,这么小巧一把枪,在他们看来实在是威慑力有限。

那杨老板只惊吓了那么一两秒,反倒笑了,把“美女持枪”当情趣,站起来道:“好啦好啦,我们怕了。你知道怎么开枪吗?洋枪危险哦……”

一边说,一边伸手,想把她的枪给取下来。

林玉婵:“……”

杨老板是轻敌,可他上来就夺枪,轻敌得歪打正着。

周围密密麻麻几百艘民船,戏班子还在台上咿咿呀呀的唱,给她一万个胆子她也不敢扣扳机啊。

林玉婵蓦地抽回双手,叫道:“洪大哥!”

一个灰色人影闪进船舱,众人尚未看到他面孔,就莫名觉得遍体生寒。

洪春魁提着刚才那切豆腐的刀,指着众船商,大大咧咧地相面,似乎是想从中挑一个顺眼的下手。

还是“三千岁”刷脸管用。船商一下子面如土色。他就算手里提个锅铲,也比西洋火`枪吓人一百倍。

杨老板:“你、你们是……”

林玉婵飞速思忖,最好别扯上天地会。

既然船商们把她当书寓里卖笑的,那她也顺水推舟,假作蛮横,对洪春魁喝道:“胡二爷说了,找不到人咱俩都得挨罚。还不快问!”

胡二爷是颇有手段的人贩头子,在上海滩的江湖里小有名气,但素来和商界没有交集。船商们出乎意料,想不出前因后果,都呆若木鸡。

洪春魁倒不知胡二爷是谁,但面前这一个个穿金戴银的富商,放到十年前,他都是一刀一个当肥猪宰了的。眼下金盆洗手,心态没变,冷冷扫一眼,富商们吓得稀里哗啦。

有人不住瞟洪春魁手里的刀,后悔不迭,小声说:“我就说嘛,不能做那亏心事,费力不讨好……你看,惹上不该惹的……”

林玉婵心中狂跳一下,问:“你们把敏官怎么样了?”

杨老板赶紧举手表态:“没没没怎么样,不敢不敢,大家同行一场,不会算计他,那不是昧良心么……就是、就是有几个洋老爷想跟他聊聊,让我们大伙出个面请一下……真的不敢害人,若有恶意天打雷劈……”

杨老板越是赌咒发誓,林玉婵越是心沉,皱眉问:“去哪儿了?”

“洋、洋人的地方,我们也不知道……真的不知道哇,姑娘壮士你们尊姓,我们若知晓他踪迹一定通知……”

----------------------------

英美租界北部,临江矗立着一座英式乡村风格三层花园洋房。花园布置精巧,早春的碎花细藤缠绕在欧式小白亭上,脚下一道规整的水渠,引来苏州河的活水。一个中国花匠埋头躬身,正在连夜更换新的花株。河边草地上生了一堆篝火,一群外国男女在烧烤嬉笑。

花园外联通一个私人码头,码头外泊着一艘老式古典北海帆船,船体上白漆书着船名,“Dionysos”(酒神号)。

酒神号已经报废,无法远程航行,于是改装成了舞厅音乐厅,就在黄浦江附近漂一漂,成为一艘西式“画舫”。此时,桅杆上飘着万国旗,舷窗里亮着橘黄色的彩灯,舱门内传来断断续续的西洋乐声。俄而舷窗打开,露出几张洋人男女的笑脸,姿态放松而闲适。

洋房内部门口的牌子上写着印刷体英文:

Shanghai General Chamber of Commerce(上海总商会)

这是目前上海最大的商会,吸纳了几十家大小商行——当然都是洋行。他们自认是上海商业的主要参与者,因此组成的商业公会,也不用特意带“外国”、“侨商”之类的字眼 。

至于中国商人,要想加入这个“上海总商会”,就像女人妄想投票权一样,根本是天方夜谭,想都没人想过。

此外,洋房门前还立着各式各样的小牌子,诸如“海员俱乐部”、“上海板球总会”、“工部局巡捕房乐队”……

表明这洋楼还是一楼多用,连同外面的帆船,是在沪外侨的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

这些杂七杂八的名牌外侧,保护神似的,立着一个最大最醒目的牌子,上书“Foreigner Only”(仅限外侨)。

当然,像上海租界无数建筑外面竖的类似牌子一样,这英文底下的中文可就露骨得多,直接写“华人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