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第2/3页)

大概是因为去年业绩没达标。

他话不讲两遍。

林玉婵有点气馁。

大佬心眼小,还记仇!

以后她还要在上海滩混呢,这仇决不能隔夜。

可是郑观应这个反派,攻略难度有点大……

譬如同样是少年奸商,苏敏官有时在她面前也客串反派,把她恨得牙痒痒。可苏少爷就算是反派,也是个十分有职业修养的话多反派。他怼人的时候,全方位多角度火力全开,能把对方说得一无是处、无地自容,甘愿金盆洗手退出江湖。

同时,也留给她胡搅蛮缠、据理力争的余地。

而郑观应……

好像从他口中说出的每一个字都要钱似的。

他不怼人,他让人无话可怼。言语中找不到破绽。

林玉婵想了想,只能心平气和地说:“那么郑先生对本人的专业素质应该也心里有数。等收货季过,成品原棉的样品我会及时送到宝顺洋行,供你鉴定。棉货质量好,你的业绩也水涨船高不是?”

郑观应轻蔑地看她一眼,轻声道:“阴阳有道,我不和女商交易。”

这种腐朽的大清价值观现在根本伤不到她。林玉婵反而笑:“郑先生再激我,我可要去宝顺洋行应聘买办了。”

言外之意,茶叶竞标能赢你,买办职位也能替你。宝顺洋行收不收女的是另一回事。反正你打不过我。

郑观应自小是经商奇才,一路顺风顺水,见惯了别人对他好声好气。林玉婵发觉,跟他装孙子是没用的。

就算他满口阴阳周易,看起来随时都能退休养老,但……

弱冠之龄的年轻人,哪能没有点争强好胜之心。

果然,一瞬间,郑观应白皙的脸颊有点泛红,有点张口结舌,大概难以用寥寥数语怼回去。

林玉婵:“告辞,拜拜!莫忘记食午饭!”

她看到义兴的小船已经摇了回来,转身快步跑回,笑眯眯地迎接红姑念姑,和摇船大哥一起,舱里端出来温热的外卖饭食,铺块布,船里搬出碗筷,烧水烫过,坐在田垄上开始享用。

郑观应当然不用寒酸野餐。工头早就等在不远处,弯着腰,请他去旁边的凉棚里。棉田主人已经备好了一桌丰盛的农家乐。

他点点头,回头看了看这一群奇怪的女客,入了座。

--------------------------------

两边各自填肚子。郑观应这边还得应酬谈话,接收那棉田地主的花式彩虹屁。等他初步签了订单,带着酒意走出凉棚之后,那边野餐的几位已经收摊,正在油布上摊了瓜子零嘴,一边吃,一边叽叽喳喳的聊天。

“嚟尝尝呀!呢老香黄真是入味,和家里一个味道!”

“我问过,那铺子老板,是潮州搬来的。十年了。”

“少食些,食多了热气,上火。”

“惊咩呀?热气饮凉茶呀!难得买到这么全的凉果。来来妹仔,尝尝这陈皮……”

几个姑娘姑婆说的都是广东方言,郑观应听得一字不漏。

而且她们从哪搞来了一大盒广式凉果!

黄皮鼓、老药桔、老香黄、陈皮杏脯、草橄榄、加应子、五香话梅、糖杨桃、蜜芒果、话桃条、九制陈皮……

满满一大盒子,分装在不同小罐里。

单看那颜色,鲜嫩欲滴,仿佛一下把人带回了那烟火气缭绕的广州上下九。

再看那包装,按上海标准有点土气过时。但对广东人来说,是标准的“小时候”零嘴。

郑观应的脚步忍不住慢了半拍。

林玉婵嘴里叼着块佛手果,含含糊糊招呼那船工伙计:“大哥来尝尝,清热去火,不是太甜!”

郑观应眸子暗了暗。刚才那顿大鱼大肉,口味不合不说,简直快腻死他。

冷不防那林姑娘朝他招手,笑容纯真:“老乡,来食话梅呀!正宗潮味!”

他口舌生津,冷冷道:“不吃,上火!”

他转身要上车,脚步又犹豫。

凉果的甜香气直冲鼻孔。清清爽爽,十分解腻。

林玉婵再咬一口凉果,满腹生香。

片刻后,仆人跑到林玉婵她们旁边,陪着笑。

“敢问姑婆,”仆人问,“这些凉果是哪里买的?”

红姑大大方方答:“张江镇上,有家潮州铺子,价格很平。我不识字,铺名写在这,你拿去吧!”

说着扔过去一个话梅罐子,上面果然包了一层纸,写着凉果铺的店名和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