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之九 华严(第3/5页)
家臣退出,大殿里重又寂寞如夜,莲见慢慢打开花匣,里面是一束青色的莲花。
据说,青色的莲花可以安抚灵魂,让他们得到平静。
莲见真的笑了起来,她拿起花束,手指的触感柔润而沁凉,仿佛冬日里她的情人的肌肤。
她一点点在灵前蹲下身子,一点点抱紧了花束。
不远千里,奔波连夜,即便她拒绝见他也无所谓,只是为了递给她这束莲花。
但是她却没有伸出手接过。
因为总觉得看到他的脸就会不争气地哭出来。
抱歉,即便是你,我也不想让你看到我痛哭的样子呢……
小小的少女蜷伏在偌大黑暗的殿内,如同受伤的幼兽,身前是百年祖先,随一线烛火明灭不定,身后一片黑暗,其深如夜,其浓如雾。
她身前身后都没有退路,唯一的光明只有身周。
莲见迟来的泪水终于落下。
那个十六岁的孩子放声大哭。
她到了之后,燕氏分支的所有家主全部到齐,来参加最后的上香仪式。
很显然,绝大部分人都不相信十六岁的孩子能撑起一个古老而庞大的家族,分支家主们来到这里,一是观察他们名义上的族长,二则是为自己的未来打算。
按照地位排定了灵前站次,过了片刻,一身孝服的莲见走入了殿内,接过家庙神主递来的香,莲见长久地凝视着祖父的灵位,然后,一向以沉默和循规蹈矩著称的少女做了一件让所有人震惊的事情。
她慢慢地,一根一根地松开指头,看着香碎落在脚下。
灵前掷香,是为大不敬。
四周先是静了一静,然后立刻哗然!
莲见却没有立刻转身。
她依旧凝视着祖父的牌位,片刻之后,才转过身,眼神冰冷一如传说中冥河的水。
喧哗声在她的眼光里莫名其妙地弱了下去,少女的声音在安静下来的殿堂里如切玉似的振动空气。
“未夺得天下,辜负祖先的祖父,不配得到后代的香火。而没有夺得天下,至今仍然辜负祖先的儿子,也不配给祖父上香。”
少女的声音里有一种清澈的冷:“这炷香,等夺得天下一日,再祭告祖先!”
说罢,燕氏家主拂袖而去,全场又静默了片刻,才开始又继续流动窃窃私语。
“啊,说不定是个有趣的君主呢。”
“燕莲华选中的哟。”
“是啊,那就不妨跟随看看吧,看看她能让燕氏走到那里去好了。”
分支家主其中几人这样发出了有趣似的声音。
永顺七年七月,燕莲见正式继任燕家家主。
永顺七年十一月,燕氏十二分家支整合镇压完成。
永顺八年九月,沉羽于领地并州筑城完毕。
永顺八年就这样过去,九年的四月,宁家和朝廷之间看似平静无波、实则暗潮汹涌的水面,被一条猛然跃起的鱼撕扯开来。
四月初九,永顺帝近臣内侍长,向宁家告密投诚,出卖了永顺帝的倒宁计划。
宁家立即逮捕了一干大臣,但是碍于形势,还是对永顺帝保持了必要的礼仪,而宫廷这方向,由深谙各退一步之道的沉谧主持,也对宁家进行了安抚。
而在这个事件里,年仅十八岁的燕莲见第一次单独走上了政治舞台。
因为和朝廷的渊源,她作为宣抚使前往京城,和朝廷就处置善后讨价还价,进退得体,同时兼顾到双方的面子和利益,手腕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柔软,最后处置掉了宁家的心腹大患,但同时也给了永顺帝面子,虽然大家都认为这位年轻女子不凡表现的之后是燕莲华主导的,却依然不妨碍莲见在宁家和朝廷两边都得到了相当不俗的评价。
只有沉谧的评价和别人稍有不同。
他说,莲见的处置固然能看到莲华的授意,但是能在进退之间条理严谨,在微妙处宽厚,却是她独有的。
莲见在非常明确地以自己的方式成长。
成长,然后懂得接纳有用的建议,并且用自己的行事方式,以自己的智慧让建议更臻完美,这是帝王之才,远比一切才能都更加重要。
君主是骑手,臣是千里马,没道理让骑手跑得和千里马一样快,所以,对君主而言,最重要的才能并不是自己本身多么文武双全,而是能看到臣下的才能与不足,并且以自己的能力驾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