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5章 任性大爷(第4/6页)
距离G星大舰队到达还有3个月的时候,联盟的要塞型星港和要塞型深空工业基地先后落成。
这比他们预想中的要快一些。另外,之前赵文睿给的全套工业等级提升技术,也包括初级的深空冶金。
如今总算是用上了,在经过一番内部的讨论后,他们最终决定新生产的合金,用于太空战艇的外壳。
终于走到这一步,生产大型的太空舰船有些不赶趟了,但生产小一点的战艇貌似还行。
这些战艇的主要意义在于能进行一定程度的深空追击。
这就好比小游艇强过舢板,不敢深入蓝海,却也能去离海岸线相对较远的地方耍耍了。
在战艇的设计方案上,联盟也通过了中轴结构,只不过他们在中轴上装的是轨道炮,这使得战艇就像无握柄的手枪,虽然轨道炮只有一门,射击频率也不高,但却保证了威力和射程,初步推测,是能够给予G星人战舰威胁的。
另外就是围绕在战艇周围的,宛如助推火箭般的太空鱼雷,所以这种战艇堪称是太空版的鱼雷炮艇。
赵文睿觉得这玩意虽然低级,但性价比也还行。
不过,他还是因为联盟没有像他预想的那样推出宇宙舰,而感觉有些意犹未尽。
主要是竞争轮回者的表现没有他现象的那么犀利。
其实也有他的原因,因为他给联盟的工业升级技术,基本跟联盟现有的技术比较的搭,可以说一个系列的升级版,衔接的很好,让联盟的工业等级提升过程乃至后来的造物生产,感觉很舒适。
但这也就意味着,跟G星人的科技有些不对路。毕竟G星人的产品,人类查出来的在元素周期表上的,只有一个铹元素。
这起码就意味着材料学上的差异,然后推导一下就会发现,思路也是有着不小的差异。
毕竟材料是为思路服务的,又或反过来,思路以尽量发挥材料的性能为初衷。
而不管从哪个角度,从海中走上来的两栖类G星人,跟人类都不太可能是一个思路体系。
技术的不相容,联盟的最终抉择就是以后慢慢像话。毕竟赵文睿提供的是成套成体系的,又那么搭,无论是从哪方面衡量,都是先紧这个。
而轮回者一团中善于种田的,毕竟的偏科,他是针对需要迅速有效的获取可用造物,协助进行战斗这样一个理念来建立自己的种田体系的。
这一点其实跟凯恩前世(也是赵文睿)轮回者中期时的思路是一样的。后来有了条件,才渐渐全面、完善、系统起来。
而赵文睿则是直接捡了现成的,纳米虫本身就是高级工业体系的结晶,既可以展现一个科目,也可以展开成完整的工业体系。相当的高端。
所以其实轮回者一团的种田者才是正常的,而赵文睿属于挂逼。
这位轮回者的种田体系支持他因地制宜的迅速造出好几种类型的机器人。
应用性还是不错的,但后继乏力,没有多少潜力。
另外,他的种田体系,也有一些特别的科技点,是取了巧绕过去的,比如说机器人的AI芯片,他就是靠一台高品质的设备绕过去的。
这台设备是他购买的,并且以常备工具的形式待在轮回者的储物设备中。
尽管他知道原理,但是他没办法在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复制这台设备。
对联盟而言,这就显得小家子气了,量上不来,想要复制又因为技术不够做不到,就成了鸡肋。
相反,看看赵文睿提供的技术带来的可控核聚变设备,只要发挥机械的自我复制特点,不断的开新的生产线,就能扩大生产规模。
硬是在极短时间内,就达成了每天各种规格的同类设备,总量上万的工业奇迹。就这也是只是勉强够用,随便分一分就没了。
可想而知,那位轮回者就一台设备造芯片,根本不赶趟。很难在G星人到来之前形成联盟想要的规模。
所以轮回者的机器人虽然有几款不差的,但因为产量问题,对全局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
联盟最终拨出一部分科研力量和产能,让他们自己去搞那些剑走偏锋的杀器,所以他们玩的倒也愉快,并且也是有一些成果的,但规模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至于轮回者二团那四位,根本就是特战组合,没有种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