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布局(第2/3页)
八月初八,一个吉祥到不能再吉祥的日子里,从武昌过来的船队终于停靠在了江宁的码头上,大批大批的军队从船上直接走了下来,他们穿着整齐的大红色军衣,身上上背着长长的新式汉阳造燧发枪,腰间挂着三棱军刺,看上去却是精神无比。
他们是复汉军第七师,原先是驻扎在武昌的守备师,后来经过一番征募训练后,改编成为了复汉军的第七个主力师,全师满额一万人,一应火器装备都十分齐全,此时被派到了江宁,其目的自然便是为了全复江南。
在第七师下船的时候,身后的船只也开始准备停播泊,大量的物资开始被搬运了下来,粮食、火枪、火炮、大酱、毡袜、醋布等物品,在码头边上开始堆积了起来,还有许多复汉军的士兵正在搬运到推车上,准备运回营中去。
“第七师正式隶属东征都督府,师长宁铁山,副师长高玉宝,全师一万零五十七人,已经全部就位。”
宁铁山站在了宁渝面前,却是行了一个庄重的军礼,脸上露出了一丝憨厚的笑意。
从营长到独立炮团团长,再到如今的第七师师长,宁铁山固然沾了一些宁家的光,可是更多的还是利用自己的能力,成为了新的主力师师长。
宁渝脸上笑了笑,轻轻拍了拍宁铁山的宽厚肩膀,不由得感叹,这个小胖子如今也变得这么彪悍了。
“马上就要全取江南,第七师的刀我可得好好磨一磨。”
宁铁山嘿嘿一笑,突然轻轻拍了拍脑袋,却是从身上掏摸出了一封信件,笑道:“大都督,这是楚王给你的信件。”
宁渝想了想,便直接撕开了信件,开始看了起来,刚开始看的时候眉头还有些紧蹙,看到了后面却是彻底舒展开了眉头。
“父亲能看开,也着实不易,既然如此,这南攻却是要加快了。”
宁忠源现在不当皇帝的决心,让宁渝感觉到自家这老父亲还真是用心良苦。既然如此,他也就没必要再在江宁等候了,现如今果断东进才是硬道理。
在之后的数天的时间,整个江宁城都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复汉军在大量采买着物资,大量的船只开始顺着长江直下,还有许多复汉军士兵直接乘着船只离开了江宁。
甚至很多人还发现,在这段时间里,江宁到其他地方的鸽子也变得多了起来,像到武昌的,到镇江的,到扬州的,都变得而更加密集,人人似乎都闻到了不一样的味道。
江宁城的这一信号,自然也没有瞒过正在苏州募兵的杨宗仁,他跟曹頫二人在先前就已经得到了江宁城被破的消息,在抱怨范时绎无能之后,二人也只能选择先去苏州募兵,一旦见势头不妙,就准备撤到浙江寻求满保的援助。
只是后路被断以后,二人便多多少少有些失魂落魄,特别是曹頫如今年纪轻轻,还没有经历过太多的神情,当下便有些手脚麻木——要知道,他曹家一家子老小,可都还在江宁,要是被复汉军给捉住了,那可就惨了。
只是眼下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二人也只能一边在苏州募兵,另一边便是派人查探复汉军的行军路线,一旦复汉军快要抵达苏州时,便选择先逃跑再说。
然而,就在二人还在观望之际,复汉军的动作却是快如闪电一般,而且兵分多路前进,开始逐一占据江南各府,整个过程之流畅,几乎叫人叹为观止。
八月十四,复汉军第一师攻克镇江府,毙清军八百余人,俘清兵三千人以上,甚至还俘团练八千人,从丹徒到丹阳都已经成为了复汉军的盘中肉了。
八月十八,复汉军第三师在宇治景的带领下,一路攻向了扬州府,包围了府治甘泉,知府王冼选择了投降,他带着全程的绿营兵都剪去了辫子,双手捧起扬州府的人口土地鱼鳞册,披头散发的跪在了宇治景的面前。
八月二十三,复汉军第四师攻向了通州府,经过半日大战,将通州清军打溃,随即便攻占了泰兴,知府江承修选择了自燃府邸,带着一家老小葬身于火海之中。
“要快,一定要快。”
宁渝脸上带着几分意气风发,现在局势已经变得很明朗,清军在等着编制团练,而复汉军只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打过去,所谓的团练不团练的,哪还重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