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251双管齐下(第3/4页)
实在不行就买个二手的,只不过这跨越太平洋,运输是个大麻烦,所以能买新的还是买新的。
谢蓟生知道她忙得很,“嗯,家里交给我。”
阮文注定和其他人不一样,她会飞得很高。
谢蓟生要做的,就是让她没有后顾之忧。
“辛苦啦,等我从美国回来,给你带礼物。”阮文还要去研发室上班,亲了谢蓟生一口就咬着个包子走了。
她要忙的事情太多了,过会儿还得去看看陶永安监工的那个蔬菜大棚。
这大棚年前才勉强投入使用,也不知道有没有种出蔬菜来。
年前研发室里的几个人说是在搞洗衣机和热水器。
也不知道这几天有没有什么新的思路。
现在的阮文在技术研发上参与度明显降低,和当初的亲力亲为大是不同,她直接放权让其他研究员去做。
但凡是想法靠谱,阮文都是支持的。
哪一样发明制造不都是在无数的试错中产生的?
阮文并非急功近利者,她有的是耐心。
她的支持倒是让研发室几个人挺有压力的,过去一群人哪个不是勒着腰带过日子?即便是搞研究也得考虑经费问题。
他们之前的单位经费由国家给,但能分到个人手上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哪像是现在,天马行空都不要紧,只要你能说服阮文就行。
当然,一群人也不会糟践阮文的钱。
谁不知道阮文的心,怎么舍得这么糟践呢?
被放权后,一群人反倒又是数着毛票过日子,生怕不小心浪费对不起阮文。
阮文过来的时候,几个人正在争辩。
“我觉得你要不换个思路,老万你说句话。”
万长明在那里当哑巴,这让温斌觉得头疼
他和程云亮性格很不一样,程云亮想法很多,天马行空不受拘束。
而温斌则是细致的不能再细致,他们这些做研发的可不就得心细如发吗?
也不是说程云亮不细心,但是这想法未免太大胆了些。
温斌觉得可行性不高,虽然他们有试错成本,但他还是想尽可能的减少支出
他无意中跟程佳宁聊天,知道他们几个来到后,研发室一年的科研支出翻了十倍。
尽管的确做出了东西,但……
能省则省。
程云亮十分的坚持,“不行等阮文来了问她呗。”
“还用问吗?阮文肯定会让你试的。”温斌太清楚阮文了,只要不是太离谱,阮文都会答应,哪怕明知道是错的。
“那说明阮文独具慧眼,咱们做科研的不能总是把自己圈在一个小圈子里,有时候得跳出去看看天地之大,这样才能有更好的想法。”
温斌说不过他,“等回头咱们再辩个清楚。”
他这一扭头,就看到阮文站在那里,手里还拿着一个橘子,那橘子长得圆滚滚的十分好看,瞧着十分好吃的模样。
“你们俩接着说,我听着呢。”阮文是过来的时候从护厂队队长韩建国那里拿的橘子,就这么一个她也就没再分给其他人。
程云亮先一步过了来,“阮文你来的正好,给我评评理,这是我的新想法,你觉得怎么样?”
他们这次争执的是热水器的设计。
现在国内倒是有热水器,然而基本上集中于首都和上海这种大城市。
省城这边没有,其实原本也有机会引进的,但很是不巧的发生了点小意外。
当时有个干部家里先一步安装了这热水器,但操作不当愣生生的把自己烫伤了。
滚烫的水浇下来,一层皮都烫掉了,结果引发感染,这位干部的家人没能撑过去。
一朝被蛇咬,省城的干部将热水器视为踩狼虎豹。
当时的条件,普通老百姓也拿不到热水器,这种东西向来都是自上而下流传开来。
干部家庭都没用,普通老百姓自然也没得用。
等进入八十年代后,国内家电市场开始发展,热水器不再是国字号厂家的专利,民营企业也开始搞这个。
不过前年投放到市场的那一批产品质量堪忧,先是出现了燃气泄漏,然后又出现了管道破裂漏水,就连阮文都没敢用。
这也导致其他几个原本打算搞热水器的厂家望而却步
万一出现什么烫伤人命,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电视机冰箱坏了顶多不能看电视,不能储放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