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盛夏的果实(第3/4页)

母女俩对视一眼,赶紧往书房跑。

陈敏佳和吴若兰都兴奋地指着电脑屏幕喊:“看看看,快看这个。”

屏幕上是张放大的图片,小小的水坑上漂浮着竹筏,插在缝隙中的秧苗已经挺直了腰杆,显然已经存活。不过水面种稻对陈敏佳和吴若兰而言早就不是稀奇事,即便是种在面积狭小的鱼窝子里也不足以让她们大呼小叫。真正挑动他们情绪的是支撑在浮床上面的东西。

那云雾一般缥缈的,瞧着有点儿像大棚塑料薄膜的,是蚊帐!

对,就是旧蚊帐,上面还有补丁呢!

花郎高兴地跟网友们描述这个蚊帐的来历。原来去年他姐姐到江海打工挣到钱之后,就跟其他姐妹一道请淼淼在网上下单,给家里买了新蚊帐。山下蚊子多哩,晚上睡觉的时候用蚊帐最有效果。

现在,他阿嬷试着在家里的鱼窝子里种水稻,刚好浮床的大小和蚊帐差不多。阿嬷想蚊帐能够挡住蚊子,那也能挡住其他小虫,叫它们吃不到稻子啊。所以阿嬷就将旧蚊帐也撑在浮床上了。

这样一来,他们就不用给稻子打农药,也不怕毒死水洼里养的鱼了。

陈凤霞目瞪口呆,这,劳动人民的创造力与智慧实在惊人。就算蚊帐与浮床之间有空隙,那起码也能挡住一半以上的飞虫,像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这些,就基本不用农药灭了。

说实在的,水面种稻即便靠鱼虾吃掉孑孓,不让它们孵化成蚊子,再放养青蛙来吃虫,其实效果也有限。所以水稻被虫咬的情况不少见。

搭上这个蚊帐,倒是防虫妙招。

陈敏佳难掩激动:“要是都搭上蚊帐的话,那岂不是再也不担心虫子的问题了?”

郑明明先摇头反对:“不行,成本太高了。一床蚊帐多少钱,才多大的面积。一亩田又得用多少蚊帐?那大米得卖出什么价格才能回本啊。也就是花郎他阿嬷用的是旧蚊帐所以才不显。要是新蚊帐的话,那肯定吃不消。”

然而网友们都是吃瓜群众,就像热爱打扮洋娃娃喜欢给游戏人物换衣服一样,大家对于操控水稻的种植的热情也充满了膨胀的热情。

网站的论坛上,已经有人盖楼表示自己愿意捐出蚊帐,要求也按照这样的模式种植水稻。不管种出来多少,他全都订下。

后面一大堆顶帖附议的跟帖看的陈凤霞心中只有一个感慨:同学们,暑假作业写完了吗?八月份了,你们难道没有一点点紧迫感吗?

正要开始测试网上农场的工程师团队又不得不加班加点,曾老师感觉这是个很好的切入点,就好像定点扶贫一样,可以开放小块基地,比如说花郎家鱼窝子上的那大小不过一张单人床的水稻,给大家包养。

整个种植过程中,像是蚊帐、叶面肥之类的额外投入都需要玩家自己提供,最后产出的农作物玩家也有优先购买权。

陈凤霞听着这个感觉像是大型农业类游戏。

鉴于她重生前基本上没怎么玩过游戏,她也不知道这能不能成功。不过反正花郎他们家在水洼子里种水稻也是为了自己家吃,就那点大的地方,能产出三五斤大米应该就不错了。就算网友不要买了,那最后进自己肚子也挺好。

唉,老郑说的没错。太上皇要不得,作为金主爸爸,老老实实等着收钱就好,具体经营,她还是甭管太多了。

反正就算她抽不中定点的小型基地,但她也可以参与大型项目的种稻活动。像是现在陈家庄的再生稻头茬稻丰收了,她就可以亲临现场参加收割活动啊。

郑国强看着老婆眉飞色舞的模样,哭笑不得,还调侃人:“原来你喜欢种田啊。早说噻,早点讲的话,我们也不用再跑出来。家里三亩六分田够你精耕细种的了。”

郑明明他们正在欢呼呢,不仅仅是灯市口的小伙伴们,她的初中同学也积极报名参加这次基地活动。呃,其实就是下田割稻子。每年学农的时候,也会有类似的活动。但是,这个不一样啊,这可是网上网下连线。他们还打算拍下来自己也上传到网上呢,好拉风的。

郑国强只能摇头,完全理解不了这些娃儿们的亢奋。这群叶公啊,包括他老婆在内,要是天天放他们在农村种田,保准他们就感受不到丁点儿田园之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