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第3/4页)

龙阳君能在年老色衰之后仍得宠幸,甚至在这一任魏王上位后,也颇得重视,靠的就是他的脑子,以及他出众的武艺。

可惜信陵君身边重兵把守,他虽然让其受伤,自己也丢了性命。

这个时候受伤,可不像是现代那么轻松。

其中最大的威胁就是伤口发炎。

毕竟战国也没抗生素。

好在军营备着烈酒,消毒之后信陵君侥幸挺了过来。

但也因此,他对魏王最后一点儿亲情,也没了。

原本还想以自己的功劳换这个侄儿一条命,如今看来,大可不必——

他想着让魏王活,魏王可想着他死。

有这功劳,他拿去救其他与自己关系更好的后辈不好吗?实在不行,留着加官进爵不也不错?

等到王翦回来,看到的就是一个对魏国王室态度大变,变得铁石心肠的信陵君。

王翦趁机提出水灌大梁城的攻城办法。

信陵君大骇,坚持不同意。

因为最近无雨,王翦倒也有时间慢慢说服信陵君。

信陵君想到当初攻打邯郸的那场战役,于是提出:“想要攻城不需要如此兴师动众,你忘了太后对百姓的看重?她一直说着秦国缺人,你将这一城的百姓留下,然后留着建设秦国不好吗?”

王翦沉默,想到这段时间结束得无比迅速的战争,不由动摇起来。

这一城的百姓,是真的有可能成为秦人的。

可他又不禁犹豫——

打仗这种事,总是难免死人的,让敌人死总好过让自己手下的士兵死。

若是水淹大梁城真的成功,手下士兵将全部得以带回秦国,不伤一兵一卒。而无论是其他任何办法,都不可能达成这个成就。

信陵君抓紧机会劝道:“王将军可是忘记,之前攻打邯郸,太后曾引来‘神雷’?”

王翦一愣,慢慢回忆起了当初那场战争。

他到底不是穷凶极恶之徒,要将大梁这一城百姓的性命收割,也不是一点儿心理负担也无。

于是看向信陵君:“既如此,写信回咸阳吧。”

若是太后能远程操控神雷,将这大梁城炸几个大洞出来,就算不能完好无损地将所有士兵带回,他也认了。

毕竟秦国战功按人头算,他也不能阻止士兵攒功劳。

赵馨在二人出征前,就开始准备炸、药包了。

只是她一个人能力有限,哪怕后来将那群知道火、药配方的方士都找来一起配,每日的生产数量也有限。

但在王翦与信陵君送信之前,他们配置出来的炸、药包数量便足够了。

嬴政当即下令,让人将其送到前线。

只是在炸、药包送达之前,秦国得到消息,楚国派兵前来支援魏国。

齐国如预料那样没什么反应,楚国却毫不意外地选择了加入这场战局,并且带兵的将领,还是楚国大将项燕。

项燕并非无名之辈,他出身的项家更是满门武将。

后世出名的楚霸王项羽,就是他的孙子。

他带着十万大军一路向前,很快就到了魏国边境。

可惜的是,嬴政早有所料。

项燕刚进入魏国边境,就与李牧、蒙武几人带领的军队狭路相逢。

秦军以逸待劳,又占据地利优势。

项燕不敌,只得带着军队赶紧回了楚国。

李牧等人一路追击,直取楚国五座城池才将将停下,然后以这五座城池为据点,安营扎寨,筹谋以后。

项燕战败,楚国上层看到了秦国的威胁,竟下令召集了三十万军队想要收复失地。

谁知抵达失地却发现,当地竟然驻扎着近五十万军队。

项燕都懵了,派人打探之后才知道,原来王翦舍弃了即将到手的大梁,带着大半兵力赶来与李牧、蒙武等人汇合了。

这特么怎么打?

在两方兵力几乎相差一倍的情况下,这几人联合起来,简直可以摁着项燕一个人打。

-

王翦放弃了大梁,大梁就真的安全了?

别忘了,还有信陵君呢。

信陵君与王翦做了一出戏,假装一起撤兵离开了大梁。

但王翦是真的带着大部队离开了,信陵君却带着剩下约十万兵力调转枪头,半路冲回了大梁。

魏王等人正为逃过一劫而欢喜非常,正载歌载舞庆祝自己劫后余生。

然后,被得到城内百姓与士兵配合的秦军打了个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