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育才(第3/5页)

“于谦?”

“学生见过恩师。”

小小孩童,有礼有节,到让这翰林学子有些手足无措起来。

天纵英才,谓麒麟童。

“快快进来吧,还有一刻钟便要开堂授课了。”

跟其他的孩子不同,这叫于谦的孩子走进新颖的学堂中并未东张西望,十分稳重的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直腰挺身,静静的翻看自己面前的那本《国学:一年》的书籍。

他识字,早在三岁时便可通读唐宋诗词了,这本书里的内容与他而言十分的浅显。

但于谦还是来了,这是一个孩子主动向家里要求的,于谦的祖父是当年工部主事,浙江清吏司的郎官,于家这点面子还是有的。

时代不同了,按部就班的在家里读古文经典将来已经不见得有什么出息,所以于谦才希望能来学堂读书。

开课,致礼。

虽然一年级的水平对于谦来说极其的简单,但他还是很用功的在学习,静下心,跟着讲师识字认拼音,然后温习着简单的入门诗。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读着孟浩然隐居鹿门山所作的田园诗,于谦却看向了南京的方向。

而在南京,朱允炆也在时刻关注着教育这一块。

学堂开办也已经有一两个月的光景,朱允炆便通知双喜,坐不住的他打算离宫去看一趟。

算不上低调出行,不过是在不干扰到学堂内孩子们的学习前提下,将学堂外的安全环境落实好即可。

“这群孩子将来可能出一省布政、也可能出部堂大员,朕自然要看看。”

一身轻简的便服,朱允炆已经推门走进了学堂的庭院之内,这时候正赶上开课,三间堂舍内都有着讲师授课的声音。

新任的教育部尚书黄观陪在朱允炆的身侧,看着后者极其恶趣味的在一间间房舍的窗户外窥视,也不知道皇帝在看什么。

皇帝在干什么?当然是想体验一下班主任抓包的小趣味了。

但是紧跟着他就很失望的发现,一堂之内百名学生,没有一个走神或者乱瞄的,都专心致志的看向讲台上的教师,或是闷头于书籍之上。

这个年代,一个学习的机会贵重如登天的阶梯,所以这群孩子格外的珍惜。

走神放肆,要是被开除出学堂,赶回了家,那可真会被父母活活打死。

“陛下。”

黄观刚开口,就见朱允炆抬手,忙缄默下来。

“不要发出声音,安心看着。”

一个皇帝、一个尚书,就这么静静的守在学堂外,足足看了两刻钟的功夫才转身离开。

“陛下不打算鼓励一下这些孩子吗?”

本以为朱允炆会在这待到这群学生下堂,没曾想皇帝竟然直接转身离开了,黄观还有些没反应过来。

“整整两刻钟,这群孩子都没有看咱们一眼,如此用功,即使没有朕的鼓励,他们也会认真刻苦的学习。”

外简内奢的马车内,朱允炆由衷的开心,夸耀着这群孩子的表现。

教育是国之根本,孩子是国家的未来。

能看到这群孩子如此努力的攻读,朱允炆自是欣慰不已。

“要保障这群孩子的伙食,让他们吃好些。”

“请陛下放心,在吃食上,餐餐都有肉。”

皇帝心疼孩子,南京城里的学堂自然严格按照标准来执行,上行下效,哪怕别的省份有吃亏空的行为,但也绝对要比寻常百姓家吃的好。

“那就好,那就好啊。”

大明富有四海,北方还有整个草原,数之不尽的牛羊马匹,这一年间,南京城里的肉价已经掉了许多,举凡是孩子不甚太多的百姓家,虽然做不到餐餐有肉,但一个月开开荤腥,祭祭五脏庙也是轻而易举。

只是吃饱穿暖的要求,在眼下的大明,不再是什么难事。

回转皇宫,朱允炆便唤来正在读书的朱文奎,问道:“你想要跟其他的孩子一起上学吗?”

后者两只乌溜溜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不假思索的点头。

“想。”

“那好,你爹我来安排。”

揉了揉朱文奎的小脑袋瓜,朱允炆便提笔写了一句话,差人传给魏均。

“安排一下,在玄武湖外盖一所学堂,大约能容纳一百人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