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第2/3页)

林泉这才意识到,这真有问题。

林泉以前开的胡品铺,走的是批发路线,一来货,自动被各商贩批到沂州各地,这些商贩就是干这个的,自然没人抱怨。

精品铺,宠品铺走的是高端贵妇小姐路线,这些都是城中各大家族的夫人小姐,本身就住城里,来又是逛街的,自然也不会嫌远。

而药品铺,这个虽然没走什么路线,不过买药一般就近买是从古到今的习惯,哪怕林泉的药好,地方远的人也不会特意来买,就像现代,北京的协和医院可好,但外地除非大病,又有几个去。所以也不会有人抱怨。

可这风油精就不同的,它的售卖对象是读书人。

古代读书人可不都住郡城了,下面的县、村落甚至郊外各大别院书院更多。

这些人跑来买一趟,确实够折腾的。

所以林泉觉得,这事确实是个问题。

一开始林泉本来想像胡品铺一样,直接让各地商人来批发的,以风油精的利润,想必许多商人都乐子,可想了想,林泉还是否定了这个想法。

商人逐利,如果批发,那就一点约束没有,这些商人万一把它的风油精用一半兑水再卖怎么办。

红糖、胡椒这些没法掺假,一掺假就能明显看出来,可风油精却未必。

所以林泉知道,要想不砸招牌,风油精绝对不能批发卖,就像药品铺里的阿莫西林和土霉素,林泉也从没敢放手给别人。

那不能批发,要如何卖去各地,开分店?

林泉有些纠结,一旦开分店,从买铺子到买人手,再到培训人手,那等开起来,这成本就大了。

而且古代交通这么不便捷,他如果每年去查几次账,还不累死他。

可如果不查账,以人通有的山高皇帝远的毛病,只怕没几年,那些店铺就未知真正的东家是谁了。

就在林泉纠结要不要开分店,开分店利弊时,一场科举给林泉提供了思路。

具体说,是一场府试。

本来府试这事和林泉一个商人没什么关系,可今年府试后,城中几个书院的夫子,突然找到林泉,说希望林泉能给他们书院供货。

原来这场府试就有不少学子备了风油精,毕竟朝廷又没规定,考生不许带风油精。

而带风油精进场的考生,居然发现了风油精除了提神,还有意想不到的好处。

例如:隔绝臭味!

例如:管头晕!

例如:治风寒!

众所周知,古代为了防止科举作弊,用的是号房,也就是一个还没猪圈大的小屋,等考生考试时,直接把人锁里面,单人单间,让考生在里面考,考完再放出来。

可古代科考短则三天,长则九天,想想这么多天,吃喝拉撒都在这小屋里,又不能洗澡又不能倒马桶,几天下来,等人出考场时,都是馊的。

所以科举很多考生不是倒在考题上,而是倒在艰苦的号房环境上。

凡是科举考生,出来就没有不病一场的。

不过今年的有些考生,突然有一种东西在考场特别实用,那就是风油精!

风油精滴几滴布上,然后用布捂住鼻子,可以很大减轻旁边马桶散发的熏人气味。

做卷子头晕,风油精滴几滴在太阳穴的,瞬间头也不晕了,脑子也清醒了。

而最让人称道的是,因为号房四面漏风,又正值春天,晚上寒冷,许多考生吹出风寒,也不知哪个举子在生病之际觉得科考无望悲愤的喝了一瓶风油精,结果居然奇葩的抗过了风寒,众学子这才知道,原来风油精还能喝,还能治风寒。

一时间,后几场学子纷纷灌风油精。

然后等贡院大门开后,一群夫子就接到了一群满身风油精味夹着馊味的考生。

夫子本来在知道这群考生因为考试悲愤乱喝东西还吓得不轻,赶忙找来大夫,结果经大夫诊治,这些考生并没有什么问题,反而因为喝风油精,得风寒的大大减少了。

夫子们听了大喜,这才跑来林泉店里,想要订风油精。

林泉听完整个事件都懵了,风油精是能喝不错,而且喝了也管伤风感冒更不假,可这功能,在现代早就逐渐消失了,林泉自己弄来风油精,都忘了还有这功能,谁想到一场考试这些人自己试验出来了。

吓得林泉赶忙在林记门前竖了个牌子,风油精虽然能喝能治风寒,但一次只能喝四五滴,至多不许超过一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