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异界(一零七)(第4/6页)
“关于船只和海员在布洛斯圆盘连人带船神秘失踪的事件,最早的记载是在200年前。当时,一艘由阿马里卡国起航的船只‘罗莎里’号,运载大批香水和葡萄酒,行驶到布洛斯附近失去联络。数星期后,海军在布洛斯圆盘海域内发现了‘罗莎里’号,船只没有任何的损坏痕迹,船上空无一人,所有船员如同人间蒸发了一样。但是货舱里的货物均完整无缺,而且水果仍很新鲜。可是,为什么船上的水手都失踪了,没有人能够解答,船上唯一幸存的生物就是一只饿得半死的金丝雀。到底船上发生了什么,没有人知道。从此之后,类似的失踪事件在布洛斯圆盘频频发生。”贝大军把电脑屏幕转了过来,对着自己,方便他看着资料介绍。
“来自14个国家的28位海洋学专家于10年前在布洛斯圆盘海域进行了为期20天的考察,将生活在海面到海底4.8公里深处的浮游生物‘一网打尽’。在捕获的数千种生物中,科学家已经对500种进行了分门别类,并对其中220多种的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至少有20种浮游生物是第一次发现。此外,科学家还发现了120余种鱼类,其中有几种也是布洛斯的‘特产’。”
“布洛斯圆盘的奇怪之处,在于海洋和大气层。此处的海洋和大气层发出的波段与其他海洋区域不同。因此,很多船只和飞机在此消失。卫星记录的数据显示,在布洛斯圆盘存在地磁异常带,这里只存在地球内部辐射。这条辐射带被命名为范艾伦带。地球辐射带有两个——外部辐射和内部辐射。他们到达地磁层积累高能粒子,从而防止他们侵入地球,内层带主要有质子组成,而外层带充满了电子。内外层带的形状都像甜甜圈。阿马里卡国科学家詹姆斯范在分析来自卫星‘探险者一号’的数据后发现了内层带。因此布洛斯圆盘辐射带被命名为范艾伦带。科学家表示,正是因为百慕大三角存在一条地磁带才产生了这种罕见的地理情况,他们是通过拉什国的三号飞船进行数据采集的。数据显示,当出现长时间的太阳活动时,例如耀斑、太阳黑子,哈利路亚星有时候会发生变化出现第三个波带。太阳状态稳定的时候,这层波带会自然消失。几年前,我国航天局发射两颗测量卫星。通过他们的测量,得到的数据显示,该地区的粒子可以瞬间从0加速到接近光速,除此之外还发出超低速电磁波。”
“布洛斯圆盘还发现了金字塔,1967年,一位奥英美联合王国飞行员罗伯尔布卢斯和助手迪米特来勒皮科夫驾机在布洛斯圆盘一带低空飞行。突然他们发现比米尼岛水面下有一个巨大的长方形物体。第二年8月,考察组来到比米尼岛水域展开水下考古工作,发现在布洛斯岛水下,巨大的石头建筑群静卧洋底,它们结构严密,规模宏大,形状变化多端。长达1600米的大石墙,由长4.5米,宽6米,高3米的大石块砌底,每块大石至少重25吨。石砌的街道,还用长方形或多边形的石头排列出各种图案花样。一座高42米,每边长54米的平顶金字塔,沉睡在距海面近400米的水下,另外还发现有码头、港口设备遗迹和大理石的雕像。1978年,国际潜水中心主任罗歇韦率领一部分队员来到布洛斯圆盘附近考察,突然大晴天起了风暴,海面瞬时间迷雾茫茫,白光直射天空,小船已无法控制,他们只好舍身潜入海里。当潜入100米深处时,他们看到了一个巨大的金字塔,它有两个大洞,海水以极快的速度从洞中穿过,激起海面怒涛狂卷,水雾飞腾,工夫不大,当这一现象消失,海面又恢复了平静。经细心测定,他们发现,坐落在洋底的金字塔高200米,塔尖距海面100米,塔的每边长300米,建筑年代约在10000年前。由于海水太深,环境复杂,水下勘察的科学家无法断定,该金字塔与大东洋底的其他古建筑群是否系同时代的产物。2012年,华国和阿马里卡国的科学家联合其他国家正在对布洛斯圆盘的海床进行调查,发现了一个人类从未发现的金字塔。金字塔周围长300米,高200米,海床上露出的部分,从底部到顶尖的高度是100米。初步推断这个结构是由玻璃或者类似玻璃的材质组成,因为它全部都是光滑,部分属于半透明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