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第4/7页)
他说到这里,口吻里露出些委屈:“儿臣尚且还算是有些能力的皇子,可当时还不是一下就跌入万丈深渊里?这宫里的人,各怀其心,当年的事情查了这么多年,始终是扑朔迷离不得解,儿臣不敢冒险,上一次是妹妹的命不该绝,运气好,可下一次呢?”
是啊,当年的案子还没查出个蛛丝马迹。
他的考虑似乎也不是不对,而且他当时都难以自保了,将孟茯的身份全盘托出,的确是冒险。
李尚这样换位思考,尚且理解他几分,但想到自己和女儿相认因他的缘故,硬是拖到现在,仍旧还是有些恼怒,“即便如此,你也应该告诉朕。”
李琮垂着头,心里不知在想什么,口中却道:“是儿臣没有出息,若是能早些查到当年的案子,能替娘娘她们报仇雪恨,也不会如此委屈妹妹。”
李尚听得此话,皱着眉头问:“沈夜澜对她不好?”
李琮摇头,“沈大人对妹妹很好。”这是毋庸置疑的,这天下他还没见过几个男人能像是沈夜澜那般纵容着孟茯,任由她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曾束缚她半分。
然而李尚却仍旧高兴不起来。既然沈夜澜对孟茯好,那么孟茯只怕心里要责怪,自己将她的夫君送到战场上去。
一时着急起来,朝柯相爷问道:“可确切过了时间,他们几时到?”
“明日应该可以到吧?”柯相爷哪里知道?不能提供明确的时间,所以就转移李尚的注意力,“按理,早在十天前就该到京城才对,这一路上只怕遇到了不少事情,不然耽搁不了这么久的。”
李尚满脸焦急,哪里还不懂他的话。
只怕这一路上多少人去刺杀孟茯呢!
她一死,沈夜澜必然对朝廷不满,不晓得要在南海郡掀起多大的风浪呢!
金人也能趁机越过九龙海沟。
想到这里,越发担心,“立即让人出城迎接。”
但却被柯相爷给劝住了,“陛下不可,只要公主殿下一日没到您跟前,就不能确认她的安全,您现在若是大张旗鼓地出城去迎,那岂不是告诉了那些人,给他们害公主殿下的机会?”
柯相爷连对孟茯的称呼,也都改了。
李尚十分受用,“你说得对,朕得沉住气。”随即看朝跪在地上的李琮,“如此说来,当初倒是朕错怪了你,待寻得个好机会,朕再将你调回京来。”
柯相爷心中不由得一喜,这岂不是意味着,女婿又重新恢复身份,那自己的女儿也不用跟着他继续吃苦受累了,只差没赶紧替李琮谢恩。
但李琮却显得十分平静,只淡淡地磕了头谢恩。
这些日子在皇陵那边,身边没有一个服侍的下人,连自己吃的菜都得亲自种出来,他和柯子瑾过着的正是那男耕女织的生活。
是清贫了一些,但好像比起从前那些勾心斗角的日子,却舒服了许多。
这人活一辈子,不就是图个舒服么?他当初那样努力地谋划,想着将来有朝一日成为九五之尊,为的不就是想要活得快活些么?
可现在他已经拥有了这份快活与宁静,所以对于是否能恢复身份,其实已经不看重了。
昨夜他还在跟柯子瑾提,她和自己一样的态度,安于现状。
没有什么不好。
至于两个孩子,也用不着担心,在南海郡那边过得不晓得比在当初的二皇子府里过得多幸福快乐呢?
每次来信,都是说不尽的欢喜。
所以李琮甚至想,也许自己没有那个权力去决定儿子的未来。
其实做个普通的老百姓,也不错。
但这些想法,面对着满腔热血的老丈人,李琮没有说出口,到了宫外与他告辞后,便直接策马回了皇陵去。
而宫中,李尚的那颗心却是久久不能平复。
他将孟茯的画像收起来,锁进了龙床后的暗阁里。
那里除了孟茯的画像,便是当初他与玉簪的点点滴滴。
整个人像是精神了不少,坐在床榻边,身前不晓得何时来了一个黑衣人影,“朕知道,独孤家和阮家的人,都在南海郡,他们一直认定了是朕害死他们全家,若是往后晓得阿茯的身份了,只怕是对阿茯不利。”
原来这两个黑衣人,与当初独孤长月他们的父亲一般,也是镜卫。
这黑衣人半跪在地上,听到他的话,猛地抬起头来,“回禀陛下,属下这一次查到了天机阁,那位阁主与孟家似乎关系不浅,而且前一阵子,他还去了南海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