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第6/11页)

对方听到她的声音,忙寻声看了过来,只见着挂着两盏大灯笼的小花厅台阶下,站着一个俏丽人影。

夫妻二人听出来了,是孟茯的声音,说起来是没有多熟悉,从前也没个什么亲密来往。

但大概是那同乡的缘故,所以便无形中生出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亲近来。

“孟大夫!”夫妻俩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叫着。

一面要手里牵着的儿子给孟茯行礼,“三月快给孟大夫磕头,你的命可是孟大夫救回来的。”

他的儿子算起来也是快五岁了,但是个头小,瞧着跟那三四岁的孩童一般,听到父母的话,便晓得孟茯就是他们一直叨念,连祖母去世时,也没忘记的孟大夫,于是连忙跪下磕头。

孟茯连忙将孩子扶起,顺手送了他个长命锁,给挂在了身上,“好孩子,快起来,待我喊姐姐们来带你玩耍。”

说罢,只叫人去喊萱儿她们几个。

也亏得是想到这李大人既然来赴任,少不得带着妻儿来,所以她提前做了准备,不然今儿这三月的头得白磕头了。

李大人扶起俩带着孩子写过,与孟茯又一阵寒暄,方进了厅里入座。

刚坐下上了茶,萱儿便带着李红鸾来了,给李大人夫妻俩行了礼,便哄着三月出来玩耍。

那三月想出去玩秋千,又怕生,郭氏见了,只放手道:“且去吧,都是姐姐们,往后咱们要做邻居的,爹娘就在这里等你。”

李三月听得了这话,方跟着去了。

孩子们出去了,孟茯这也才问起他们晚来的缘故,“按理该十天前就到了,那隔壁的房子我早让人收拾出来,却迟迟不见你们,可是遇着事情了?”还有只有一家三口,穿得又这般朴素,不带一个下人。

原来李誊家的府邸,一直空闲着,本是要给接任的通判,但是朝廷迟迟没派人来。

如今反而将那通判取缔,派了个七品州判来,这房子便正好给他们住。

李大人闻言,只叹道:“离了京城不过两日,就遇着了贼寇,没得法子一路东躲西藏,后来还是我那同窗黄先生帮忙,叫我一家先扮作寻常人偷偷渡小船前来。”

郭氏接过他的话道:“好不凶险呢,死了好几个人,所以路上不敢大意,到处中转,没跟直接乘着来这南海郡的船,绕去了涠洲一趟,方耽搁了时间了。”

孟茯听罢,倒是担心起那位黄先生,听沈昼言夫妻的来信里提过,“我家大人近来都不在府上,我也就不晓得黄先生如今到了何处,要不我打发人去衙门里问一问,这会儿还有值夜的,他们想是知道。”

李大人点头,“如此麻烦了。”

“怎这般客气,算起来咱们是同乡,离了乡里便算得上是亲人,你们比我长,我便斗胆叫你们一声大哥大嫂。”

李大人虽觉得占了便宜,但想到如此也好,总不好一口一个李大人沈夫人,听着都怪疏离的。

这厢打发人去,孟茯则听着他们说这一路的凶险状况,最后又绕到南海城的飞速发展上。

去隔壁衙门里打听消息的人便来了,说已经进入南海郡,最迟明天下午就到了。

李大人听罢,方安了心。

隔壁虽收拾好,可这大晚上的,也不好摸黑去院子里点灯引路,所以孟茯便将他们留宿在客院,这厢又让兰若张罗了席面。

只是可惜夫妻俩在茶馆里花了二十六个铜板吃了大饱,这会儿也不还不算太饿,满桌的佳肴也没吃下多少。

倒是李三月吃得多些。

将他们安顿下来,昨夜没休息好,孟茯也早些去休息,顺便问了剑香,“这两日可见着成事他们的踪影,你家三公子几时回家?”

“没碰着,不过李大人不是来了么,三公子肯定要抽空回来一趟的。”剑香回着,心里猜着孟茯多半是急着要跟他商量大姑娘的事情。

果然,只听孟茯说道:“若是晓得了音讯,喊他无论如何回来,浅儿的事情还要他斟酌。”

剑香自是信了,只留在楼下休息。

今晚换了书香去守着沈浅儿。

翌日,李大人一家三口便搬到了隔壁的府里,虽是早前收拾过,但少不得是要置办些东西,忙到了下午些,黄师爷不负众望地来了。

李大人家如何安顿自不必细说,只道隔日他穿了官府拿了官印,捧着公函到衙门里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