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0章 我劝你好自为之(第2/4页)

跟老杨头一样想法的,还有附近的其他邻居,大家也都办了卡,进行了充值。

今天充值有优惠,而且还送餐饮券,再加上这些人不咋缺钱,所以都充了不少钱,甚至有几个老头还凑在一起比了一番,觉得比人家的少了,又充了几万块钱。

老年人也喜欢攀比的。

一天下来,店里光充卡充了上百万,这让原本还怀疑五年能不能回本的廖志恒,顿时张大嘴巴,有些不敢相信新店的人气。

不过这对徐拙来说,完全没啥惊讶的,因为在省城那会儿,四方酒楼开业当天,生意也好得出奇,来办卡的顾客络绎不绝。

现在这种情况,只是基操而已。

等过几天开始大面积宣传的时候,生意应该会更好。

有些饭店,新店刚开业就开始铺天盖地的宣传,这是为了打响知名度。

而四方食府不需要这样,知名度已经够高了,所以今天开业,宣传方面也只是常规而已。

市场部那边打算下周再进行高强度的宣传,因为这样可以让店里的员工假装食客在网上刷一波餐后感。

比如在知乎上提问,四方食府已经开业一周了,京城的人是怎么看待这家网红饭店的?

然后另外一个帐号,冒充吃过的顾客,来一番连图带视频的精彩点评,点评结束后再让李浩的公司把热度刷上去。

这不就妥妥的出圈了嘛。

至于微博等平台就更简单了,直接把数据刷上去,同时徐拙这边配合着出两期视频,再密集的发几天微博,把店里的里里外外晒一遍。

热度自然而然就上来了。

等热度上来之后,生意自然就会上门。

毕竟人的好奇心是很强的,特别是那些有钱有闲的人,会不自觉的产生好奇心理,在某个时刻,就会产生过来打卡一尝究竟的念头。

假如好处,这又多了一个帮忙宣传的自来水。

假如对方不满意,在网上各种差评,那就用小号说对方是黑粉,是水军。

这些操作现在基本上已经是网上的正常现象了,几乎所有的行业,所有的企业都会这样做。

经营方面的事儿,徐拙是不怎么过问的。

开业后第二天,徐拙在机场,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前来参加开业典礼的亲友。

比如特意从扬州过来的郑光耀和烹饪学院的领导们,比如从浙江来的戴震霆和庞世杰,比如从上海来的赵光明等等。

大家都挺忙的,不能在京城多呆,所以参加完开业仪式之后,便坐飞机回去。

毕竟徐拙也挺忙的,大家就算留在这里,徐拙也腾不出时间陪着,还不如回头不忙了,再约个时间聚聚呢。

除了这些走的人,还有一些留下来的。

比如张跃进,他会在京城呆一段时间,好好把他弄的那个供应商联合经营的事儿给处理好。

参与这事儿的人不少,徽州的望月楼、长沙的湘满楼、扬州的第一楼、京城的季家烤鸭店、中原的赵记私房菜、魏家酒楼、徐家酒楼等等跟徐拙关系密切的饭店,全都表示会参与进来。

除了这些店之外,鲁菜厨师联盟和中原那边的餐饮行业联合会,也有不少店家感兴趣。

毕竟跟着大佬有肉吃嘛。

而且就算这事儿不成,至少还能蹭着徐拙的热度宣传一波,怎么算这事儿都不亏,所以大家都表现出了很大的热情。

从机场回来后,徐拙就一头扎进厨房里,开始忙着做菜。

一连做了三天,把他掌握的C级以上的菜品全都做了个遍,甚至连店里没有上新的菜也做了出来。

这些菜有的是送给前来打卡的粉丝吃了,不过更多的,却是进了后厨厨师们的嘴里。

让厨师吃的目的,自然不是为了让他们解馋,而是为了提高他们对菜品的理解能力。

只有这样,这些厨师们才能更快的领悟菜品的真谛,做出来的菜品,也会更加地道和美味。

第四天的早上,徐拙刚来到店里,就接到了张跃进的电话。

“小拙,上午你能不能抽空来我这边一趟?我们商量了几天,打算今天签署一份意向协议书,大家都希望你能出面做个见证人。”

徐拙一听,自然满口答应了下来。

见证人这种事儿,其实前两天徐文海回去之前,已经给徐拙提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