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各有心思(第4/5页)

高观已经知道了王骥和陆愈的想法,但他不知道徐硕为什么会帮自己。

对此,徐硕拿起茶杯抿了一口道:“讨个人情罢了。”

徐硕早已弄清楚了太子最信任何人,其一是南京户部尚书江淮,其二便是高观,其三则是张渤海。

至于王骥和陆愈,他们都是为了未来权势才依附东宫,朱瞻壑虽然信任他们,却不会全信。

江淮心思缜密,连皇帝的心思他都能根据线索猜到,自己的心思想要笼络他虽然可行,但却困难。

张渤海虽然也能拉拢,但张渤海代表的不仅仅是新政,更多的是渤海,所以自己的人情对他而言毫无意义。

唯有高观,他既不是太子最信任的人,身后也毫无背景,甚至论起能力也只能说中流水平,最适合接自己的人情。

“与你们共事,还真是难啊……”

高观苦笑,同时看向徐硕道:“既然如此,徐尚书又为何说东宫不适合我?”

面对问题,徐硕放下手中茶杯,缓缓开口道:

“即便是亲人,天天在眼前也难免会出现争吵,高主薄虽然事事都在为殿下着想,可日子久了终归会被埋怨。”

“若是高主薄信任本官,不如下放地方为官,累功待擢,这样反而能让殿下时刻下挂念着你。”

“这……不就是算计吗?”高观嘴里发苦,徐硕也不否认,而是直接点头道:

“若是奸臣能算计,那是场祸害。若是贤臣会算计,那反而是功德。”

徐硕觉得自己已经与高观说的够多了,故此将自己的茶杯放回了茶具上,意图明显。

高观也看出来了,他缓缓起身作揖,最后开口道:“临行前,是否还能向徐尚书请教一个问题。”

“但说无妨。”徐硕有些不解,自己已经帮他解惑够多,他怎么还能有问题。

在徐硕疑惑中,高观深吸一口气道:“我若直接前往询问王惟中,徐尚书以为如何?”

“……”高观一番话给徐硕说沉默了。

良久之后,徐硕才幽幽开口道:“若无太子教令而深入其中,恐难全身而退。”

“明白了。”高观转身离去,徐硕也看着他背影摇了摇头。

“这厮胆子确实大,也确实够耿直……”

书架后面走出来一道身影,仔细看去便才能看清是同样被拔擢入京的户部右侍郎赵轨。

作为徐硕的老搭档,王回回京这种事情,他自然会前来询问徐硕意见。

不过不等他开口,高观便已经来了,而他也以旁观者的身份坐在书架后听到了一切。

他对高观的评价不偏不倚,徐硕听后也点了点头:

“君王身边得有这种耿直的人,尤其是东宫那位。”

徐硕这话有些逾越,但这里没有别人,他也不怕被赵轨出卖。

“听完了你们刚才所言,看来我这户部右侍郎的担子,会比之前还要重。”

赵轨坐在了先前高观所坐的位置,徐硕闻言颔首道:“不仅重,还会很乱。”

“我若调动如何?”赵轨询问,徐硕立马摇头:

“这节骨眼上,最好还是不要轻举妄动。”

“你按照王惟中的吩咐办事就行,以王惟中的手段,加上户部尚书的位置,若是张孟存已经带人投靠他,那即便是三杨,恐怕也很难与其周旋。”

“他们的人不多,可架不住都官职高,而且主要在都察院和六科。”

“即便没有锦衣卫和西厂帮忙,这次的事情也不会拦住他太久。”

他话音落下,赵轨叹了一口气道:“他这种人,我翻阅史书也没见到过。”

“你与他自幼相交,难道就未曾发现他这一面?”

这番话,让徐硕想起了当年他与王回在海边抓鱼抓虾,为家中补贴家用的场景。

只可惜哪怕回忆结束,他依旧摇了摇头,沉吟片刻后叹气道:“人都是会变得。”

“真要论起来,你我变化又何尝不大呢?”

“这倒也是……”赵轨苦笑几声,同时看向了窗外那渐渐泛黄的阳光。

“有时候我在想,所谓大案,无非就是陛下的一句话罢了,而陛下不说,我等就得百般钻研陛下的心思。”

“长此以往,百官都把心思用来钻研陛下的心思了,还有谁能把心思放在办正事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