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君子之泽(第3/5页)

朱祁钺虽说聪明,但终归是小孩子,心里不想去吃苦,所以才不愿意当兵从吏。

“你觉得当兵从吏是吃苦,这让我很担心。”

朱高煦叹气的拍了拍朱祁钺的后背:“对于你来说当兵从吏是吃苦,可对于百姓来说,当兵从吏的日子反而是最好的。”

“现在的你,实际上并不了解百姓的痛苦在哪,所以我才想要让你前往基层了解这些事情。”“你只有了解了百姓的痛苦,了解了他们的忧愁,从此后你才知道如何解决,大明朝才会希望了。”

朱高煦苦口婆心的劝导,朱祁钺见状虽心里不情愿,但还是点了点头:“嗯,待俺长大了就去,但俺不去太久……”

“好”朱高煦点头,心里欣慰,只要大孙子肯去了解,他心里就十分高兴,故此不免多话道:

“你切记得为人三点,其一是无论到哪里,都不要希望人家鼓掌,因为人捧人就会把人捧高,捧得越高,摔的越惨。”

“其二是无论到哪里,都要团结,我们汉人最大的缺点就是不够团结,总有一种天朝上国的心态,觉得外族人都愚笨,而把自己人视为最大的敌人。”

“你翻阅史书依稀可鉴,往往是外族人还没动手,我们便自己内斗起来了,最后外族人坐收渔翁之利。”

“其三,无论你到哪里,都要和群众打成一片,不要有任何特殊。”

“人总是喜欢合群的人,你孤僻孤傲并不会让你更成功,反而会让你的路子更难走。”

“你喜欢看《史记》、《汉书》,那我且询问你,那韩信、项羽与刘邦是什么背景身份?”

朱高煦询问朱祁钺,朱祁钺见聊到了自己喜欢的,当即滔滔不绝道:

“韩信是王孙之后,识得文化,但自视甚高,所以有人折辱他,但即便遭遇胯下之辱,他也认为自己会一鸣惊人。”

“汉太祖高皇帝虽说是魏国大夫之后,祖父亦是丰邑丰公,但到他父亲时,家中已然落魄,尽管能扶持他外出游学,后来家庭每况愈下,他这才在壮年时参加秦朝试补成为秦吏,做了泗水的亭长。”

“汉太祖高皇帝气度豁达,俺觉得除本朝太祖高皇帝外,便数他最了不起!”

朱祁钺对刘邦评价很高,而提及项羽时却不高兴道:

“俺觉得项羽不行,他虽有万人敌之韬略,但为人自傲,便是连韩信这般王孙之后都被他轻视,可见其余部将平日里过得什么日子。”

“俺不喜欢这种僄悍滑贼,自视甚高的人。”说到这里,朱祁钺对朱高煦献媚道:

“俺觉得古今往来,要论兵家之勇,唯项羽与爷爷二人可称道。”

“不过项羽虽勇却不爷爷多智谋,故此落了爷爷下乘。”

“呵呵,不与古人论长短。”朱高煦拍拍这小子的后背,让他别耍滑头。

见朱祁钺老实了点,朱高煦才开口说道:

“此三人若是要论,那项羽便是宁折不屈,韩信能屈能伸,但却不合群,也没有足够的实力像项羽那般让人仰慕他而簇拥他。”

“三人中,唯有刘邦兼具项羽的僄悍滑贼,又有足够豁达的气度,故此才能成就大业。”

“不论做人做事,首要学刘邦,最不可学韩信。”

朱高煦很推崇韩信的军事能力,但却并不推崇韩信的性格和做人做事。

毕竟身为王孙之后,在识字率不高的秦代懂文识字却混得连饭都吃不起,可见平日里人缘之差。

当臣子却心高气傲,天天有事儿没事儿吐槽领导,怨恨朝廷,看不起同僚。

要造反又迟迟下不去决心,进退维谷,主动勾搭陈豨让造反,结果被萧何一句话就被骗去当了待宰的羔羊,堪称政治敏感度零分以下。

朱高煦看他与樊哙等人聊天的那段,简直气的气血上头,只觉得这种人要是有真心换命的朋友,那才是真的天理不容。

“俺就觉得俺与汉太祖高皇帝挺像的!”

朱祁钺乐呵呵的笑着,朱高煦见状开口道:“你记得曹操评汉献帝的话吗?”

朱祁钺答道:“俺记得,好像是说“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

朱祁钺说着说着便说不下去了,朱高煦也笑呵呵的说道:

“你觉得你的经历,与这句话相匹配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