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扶危济困(第3/5页)
“课本上说阶级矛盾可以调和,从经济上,可以通过社会福利实现资源的再分配,政治上则是以民主协商为主,而文化上以尊重其他民族,施行民族自治制度为主等等……”
闻言,朱高煦摇摇头道:“你说的这些,这些都是在协调阶级矛盾。”
“书上所说的,其实是出于对政权稳定的考虑,而非真正的解决办法。”
“那真正的解决办法是……”朱瞻壑谦虚询问,朱高煦却摇头道:“我也不知道。”
“……”听到自家父亲的话,朱瞻壑愣住了。
在他眼里,自家父亲可以说无所不知,然而在面对阶级问题的时候,自家父亲却给出了不知道作为答案。
“或者我应该说,有办法,但这个办法以当下的情况是无法实现的,也不可能为你我所接受。”朱高煦想到了后世的制度,不过这些制度需要搭配科技,顺应时代背景来推行。
如果只是单纯的照抄,不顾时代背景,那就是自寻死路。
更何况以他朱家的身份背景,后世子孙注定不会接受新的制度。
新制度的出现,一定会让朱家跌落高位,所以他才说无法为他们父子所接受。
“阶级矛盾解决不了,但剥削阶级却能够解决。”
“解决剥削阶级,以他们的财富分配给普通百姓,那南北矛盾就会被弥合。”
朱高煦再度谈起了财富分配的问题,这让朱瞻壑意识到了,自家父亲想让自己继承的,其实就是财富分配的思维。
“不患寡而患不均,儿臣明白了。”
朱瞻壑突然开口说出这么一句话,这倒是让朱高煦高看了这小子一眼。
他将朱棣让人记录的文册放在了桌上,示意朱瞻壑翻阅。
朱瞻壑见状将其打开,很快便从中了解到了西北百姓的生活。
“今后是海洋的时代,当下的南北矛盾不难解决,日后的东西矛盾才比较难解决。”
“不过不管是什么矛盾,只要记住分配合理,那百姓就不会闹事。”
“只有贫富差距拉大,加上富贵者不断对百姓盘剥,那百姓之间才会意识到所谓阶级矛盾是什么意思。”
“当下,颜李案查获的田地足有四百余万亩,这些土地还在变卖中。”
“待土地变卖完全,朝廷还能再收入三千余万贯。”
“正常来说,这些土地应该均分给百姓,但朝廷现在拥有上亿人的海外市场,单纯均分田地是不足以解决问题的。”
“人口不断增加后,朝廷也会出现钱荒,而届时朝廷必然要发行纸币。”
“大明宗藩体系下,只能有一种纸币,那就是大明通宝。”
“让大明朝成为世界工厂,用商品来控制藩属国。”
“这其中有许许多多问题,三言两语间我即便告诉你,你也记不下来。”
“改日我手书一本书册,你拿回去翻看,也好方便你管理东洲、北洲和印度厮当。”
朱高煦只觉得有些口干,拿起桌上的茶杯便抿了一口,同时看向胡季询问道:
“太上皇和太孙,自上次返回后,一直都在大明宫吗?”
“回陛下,一直都在大明宫,不过近日太上皇准备等西北开春后前往西北的肃州。”
胡季回应着朱高煦的问题,同时还说道:“吏部尚书夏原吉得知此事,常上疏太上皇切勿远行,但太上皇不听,还让人把夏尚书的奏本拿来当柴火烧了。”
“呵呵……”听到朱棣和夏原吉相爱相杀的事情,朱高煦忍不住笑道:
“这夏原吉去烦太上皇,总比烦我比较好,这老头总是劝我善待官吏,却不想想又有几个官吏能像他这样清廉。”
评价过后,朱高煦也不免对朱瞻壑交代道:“这夏原吉着实清廉,你从内帑拨赐钱百枚赏赐他吧。”
洪熙改制后,所谓赐钱也就是纯金打造的永乐通宝,一枚重五钱,两枚一两,百枚也就是五十两黄金。
“是,儿臣稍许就让人去操办。”朱瞻壑如此说着,随后有开口道:
“父亲,如今已经是洪熙十年,朝廷却还在用永乐通宝,这是否有些不太合理?”
“没什么不合理的,版型定在那里,突然改了也浪费钱粮,照旧便是。”
朱高煦对铸钱没有什么执念,铸钱主要是为了让百姓有钱用,将海外资源分配给百姓,而不是满足他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