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自爆(第4/5页)

“臣大理寺丞颜延(刑部右侍郎李冕),叩见陛下!”

“平身……”

朱高煦开口示意平身,二人却和王回一样跪在地上,只是直起了脊背。

“陛下,臣弹劾奸臣王回贪污受贿,迫害忠良,请陛下将其革职查办!”

“陛下,臣附议!”

颜延上来便弹劾起了王回,李冕跟着附议,二人目标明确,朱瞻壑与亦失哈则是表情古怪。

要知道刚才王回可是用五司会审调查来逼得朱高煦不得不改变口风,那模样明明就是一个清廉忠臣的形象,可现在颜延却弹劾王回贪污受贿。

颜延和王回的关系二人是清楚的,如果颜延弹劾王回贪污受贿,那王回显然有些问题,而刚才不过是他的伪装罢了。

想到这里,二人不免咋舌,心想差点就被王回给骗过去了。

不止是他们,就连朱高煦本人也不免皱眉。

他洞察人心,刚才王回的言行举止都没有什么问题,如果他的屁股真的不干净,那肯定不敢提出五司会审调查这种要求。

当然,也有可能是自己看错了人,王回的演技就连自己都被骗过了。

尽管这可能性不大,但朱高煦还是在思虑过后开口道:“你们这么说,可有真凭实据?”

“自然有!我们有人证物证!”颜延立马回答,这一幕让李冕都差点忍不住拉了拉他。

他们二人自然有王回的罪证,但他们所有的罪证主要是王回向他们二人行贿的罪证。

如果这个罪证曝光,那他们两个人岂不是不打自招。

只是面对李冕的眼神示意,颜延却不卑不亢道:

“陛下,这王回早年科举进士出身担任四川县官期间曾向吏科和吏部的官员行贿,数额高达数百贯。”

“彼时他不过是正七品的县官,俸禄加上彼时的边塞补贴也不过五六十贯,即便为官三年不吃不喝拿不出数百贯。”

“如果不是贪腐,那臣着实想不出这厮从哪里拿出的数百贯。”

“况且即便这数百贯是正当之财,他向吏科吏部行贿的事情却是事实,依照《大明律》,理当发配边塞!”

当颜延不卑不亢说出吏部和吏科的时候,李冕便反应过来了颜延的想法。

显然,他从吏部和吏科找到了两个替罪羊。

王回当年向他们行贿时是永乐八年,正因为他的行贿,加上他政绩不错,他们二人才示意让人将王回从边官拔擢为京官。

那个时候没有银行,都是现钱交易,即便想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只要吏部和吏科的官员愿意指认王回,再加上他们在底下收买王回当年所在之县的一些吏员,不怕搬不倒王回。

当然,由于时间太远,如果皇帝想要包庇王回,王回也不一定就此倒下,但起码为了和稀泥,皇帝不会再执着于自己二人的事情,这就是颜延的目的。

不得不说,他们的这种做法如果是碰上一般人,那说不定还真的会因为惜才而和稀泥,但现在坐在金台上的人是朱高煦。

王回确实很不错,朱高煦用起来也十分顺手,但这不代表他愿意为了王回而放过颜延和李冕。

当下虽然经过杨士奇和王回党争查案而在天下查出两千余万贯钱粮,但这顶多让大明的财政多撑两年,远远达不到朱高煦想要的数量。

况且他对颜延和李冕已经失望,如果他们刚才入殿是选择致仕,那朱高煦还会给他们活路。

可眼下他们的做法,显然还是舍不得权力,故此在思绪间,朱高煦便已经做出了决断。

用一个王回换颜延和李冕,这很值得……

“王回,你还有什么好说的?”

朱高煦一开口,不仅仅是颜延和李冕愣住了,就连亦失哈和朱瞻壑都愣住了。

他们没想到王回这把锋利的刀子,居然连一年都没撑住就要被抛弃。

“陛下,臣认罪!”

如果说朱高煦的质问让众人惊讶,那王回的回答就是让众人震惊了。

王回行贿的事情毕竟过去了那么多年,想要追查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如果王回一口咬定自己没有行贿,那即便是朱高煦想要追查,也需要耗费一番力气。

可现在,王回直接认罪的做法,让朱高煦感到自己一拳打到了棉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