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北上之旅(第5/5页)

这个时节,多有孩童在道路上玩耍。

瞧见朱高煦他们这群人,不免好奇打量,同时羡慕的看着他们所乘骑马匹。

路过一些村镇,朱高煦都会下马走入其中打量。

这些村镇的房屋修建不算好看,但绝不简陋,村中水井、牌坊也一应俱全。

作为村吏的各村里长、粮长早就知道朱高煦要经过运河,因此得知有大队人马到来,他们便连忙走出村吏所,与朱高煦他们嘘寒问暖起来。

朱高煦从中聊了聊,不过却套不出什么有用的消息。

即便询问百姓,百姓们也说日子滋润,比以前好了很多。

对于这句话,朱高煦自然是相信的,但这个所谓的“好”得看与什么比较,又是什么标准。

洪武年间的大明虽然经过老朱的大基建而焕发生机,但总体来说还是封建时代下的百姓生活。

朱高煦的新政推行,吏员下乡,就是为了让百姓生活更进一步变好,同时理清楚税收,让钱用到实处去。

几个乡镇的探索,并没能给朱高煦很好的回复。

扬州本就是鱼米之乡,当地的百姓想要吃好喝好再简单不过,毕竟光是疏通运河,每年就需要招募数万人,算下来十二个月里,起码有上百万人次参与疏通运河的工作,赚些钱再容易不过。

相比较之下,那些没有太多大工程的地方,想要打工谋取生路就比较困难了。

这其中,朱高煦主要担心的还是西北地区。

“煤炭、铁路、蒸汽机……”

返程的路上,朱高煦呢喃着这些东西,他清楚只有这些东西,才能让大明更上一层楼,让百姓的生活过得更好。

工业革命的前期,朝廷和资本对工人的压榨不用过多赘述。

自己能做的,就是在这一阶段监督好下面的人,让大明朝提早渡过这段艰苦的转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