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开港招抚(第3/5页)

虽然说是建议,但只要上面不出现危害过朝廷的人名,那都可以被录用,或者梁道明可以用这些名额来换取一些触犯过其它律法罪犯的赦免。

至于朝廷接收巨港后,巨港上百姓生活的变化,朱高煦也细致的写了出来。

按照山东等地的新政一样,只有商税和田税,并执行十税一的税制。

所有商船不得走私,只能经营对西洋的贸易。

朝廷会在巨港设置官学,具体设置多少,根据巨港有多少人口,多少孩童为主。

此外,两广闽浙等地百姓也可以将自己亲人接到南洋,或者自己选择返乡。

对于他们在巨港的财产,可以处理的就处理,处理不了的就由朝廷接手,等价兑钱。

除了这些,朱高煦还对日后巨港的建设和开荒工作进行详细规划,以书面形式呈现给梁道明。

对于梁道明来说,通过这份教令,他可以感受到那位监国太子殿下对巨港的重视,同时对于这些内容的规划十分佩服。起码就他在位时期,他从来没有精力去改变这些,光是维持当地的军队,抵抗满者伯夷和海盗的入侵就让他心力交瘁了。

他的手下里,只有郑伯和施进卿两个人可堪大用,也正是先前试图阻拦他的那两人。

郑伯他清楚,心里实际上是想衣锦还乡的,至于施进卿则是希望待在巨港,并让巨港发展壮大,野心不浅。

“此事,我需要与城中百姓商量。”

梁道明没有贸然做主,谭胜受闻言也表示理解,但还是提醒道:

“朝廷的舰队明日会抵达巨港,不过我们不会入港,会在海上停泊四天,等待兄台你的好消息。”

谭胜受的话无形中给了梁道明一丝压力,也让他想到了怎么做施进卿的思想工作。

“我已经为大人安排好住所……”

梁道明说着不存在的安排,谭胜受也知道对方是在客套,因此抬手打断,笑道:“不必了,我先返回船上,待明日舰队抵达后会再上岸询问兄台的。”

谭胜受作揖行礼,而后转身带着数十名兵卒返回沙船,划船返回海上战船。

瞧着他们离开,梁道明也返回了城区,并在命令全军戒严的同时,带着巨港能说的上话的汉人、马来人等官员前往曾经的三佛齐王宫。

他们在城内穿梭,巨港的道路并不算好,基本都是土路,哪里坑坑洼洼就用海上的沙子填充一下,十分简陋。

相较于道路,街道左右两侧的房屋则是文化繁杂,各有不同。

清真、马来、南洋、中式等各种建筑应有尽有,虽然修建面积不同,但这种多种文化碰撞而形成的城镇很有特色,放在东南亚其他地区可以说绝无仅有。

正因如此,三佛齐内部的矛盾也和文化一样丰富。

梁道明与大明官员交谈结束后一言不发的就带着众人往王宫赶回,这让众人心情忐忑。

很快,他们来到了一处石砌的褐色古朴宫城前,他们穿过了那具有马来和部分清真风格的城墙,来到了鲜有中式风格的宫殿之中。

说是宫殿,但面积也不过二三分地,仅够容纳百人站立,如果都要坐下,那甚至只能有五六十人在内。

梁道明坐上了自己的椅子,随后才将手中的大明东宫教令递给了身边的男人。

那男人年纪五十上下,整个人就好像一个地里刨食半辈子,休息不过三五年,身上还有浓厚农民气息的老农民。

他看了看教令,脸上表情有些愕然,随后将教令传给其他人。

众人一个接一个的查看教令内容,直到他们所有人都看完,已经整整一个时辰过去了,效率缓慢。

“国主,您怎么看?”

人群中,先前劝导梁道明的另一个人开口询问,众人纷纷看向他,这让他感受到了他肩头的压力。

“明天朝廷的舰队主力会抵达巨港,不过他们承诺会在海上停泊三日,等待我们的消息。”

“我的意思是,先看看明日的朝廷舰队规模到底如何,然后再判断是要接受招抚还是对抗。”

“想来你们也都看到了,太子殿下对巨港的治理确实很有见解,如果巨港在朝廷手中,肯定会比在我们手中要好,而且满者伯夷也会因为惧怕朝廷而停下对我们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