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山穷水尽(第4/5页)

【已命杨文总北平都司行都司等军,郭英总辽东都司并辽府护卫,悉听尔节制。】

【尔其总率诸王,相机度势,用防边患乂安黎民,以答上天之心,以副吾付托之意,其敬慎之勿怠……】

洋洋洒洒百余字,尽是对朱棣的交代。

待朱元璋写完,他看向了朱高炽:“此信算是家书,你派王府护卫送与你父亲吧。”

“孙儿领命……”朱高炽毕恭毕敬起身,来到龙案前接过了家书。

望着那份家书,朱允炆十分不舒服,但却只能眼睁睁看着朱高炽拿着家书走出武英殿。

他以为自家爷爷会对自己说什么,可出乎他的预料,朱元璋在写完家书后,便全身心继续投入到了政务的处理上。

至于那封家书,则是在经过几日的奔波后,被燕府护卫送回了北平的燕府之中。

得到家书的朱棣,很快就开始开始准备北巡事宜。

同一时间,人在黑水城的朱高煦还不知道关内发生的各种事情。

“四月了,算起来我那三伯应该走了吧……”

黑水城箭楼上,当朱高煦感叹着朱棡恐怕已经薨逝的消息,摆在他眼前的,是远处的渐渐转绿的青山,以及那已经化冻大半的黑龙江水。

“一二一!”

“一二一!”

“一!二!”

在他感叹之余,城外响起了激昂的口号声。

他低头看去,只见在黑水城外,数千身穿鸳鸯战袄的兵卒正在黑水城面前的道路上跑步前进。

他们的队伍拉的很长,从城东拉到城西,每排一小旗十人,队伍拉长近一里都还没能看到尾巴。

过了一两分钟,朱高煦才看到了队伍的尾巴,而这时他身后的楼梯口也走上来了一道身影。

“刚才来的那批女真人都安排好了吗?”

朱高煦头也不回的询问,而走出楼梯口的孟章也脸上挂着笑意:“都安排好了,一百二十七户,四百一十六口人,可参军的男丁有一百一十六人。”

他走上前来,站在朱高煦半个身位后,眺望着城外那井然有序的队伍:“算上这一百一十六人,黑水城的预备役就达到七千九百二十七人了。”

“快八千了。”朱高煦颔首,对这个募兵速度已经很满意了。

只是相较于他的满意,孟章却觉得压力很大,他犹豫着开口:“虽说快八千人了,但他们的家眷也未免有些多了,末将算了算,足有三万二千余人。”

“确实很多,但也没有办法。”

朱高煦眺望着远处,这一刻他很不舍,因为他想到了老朱。

“如果爷爷还能再活几年,我的时间或许还有很多,但现在已经不够了……”

他在心中感叹,同时也对黑水城的情况感到担忧。

“黑水城的粮食还够吃多久?”

“不足两个月。”

二人对话间,将朱高煦的压力展露无遗。

人口对于他来说是负担,可不募兵他就没有办法实现自己想要做的那些事情。

如今黑水城每个月要支出两万石的军粮和口粮,算下来一年就是二十四万石。

吉林城那边的情况,整个冬季里都有能熟练在江面走雪橇的使犬女真人来回传信,因此吉林城和其它两座城池的情况,他十分清楚。

肇州城还是军堡负担就是军粮和军饷,安东城经过一个冬季,城内招抚的女真人口达到了一万二千余人,每个月要消耗近五千石口粮。

吉林城那边则是更为困难,整个冬季里,不断有小部落从东南方向逃来。

自从朱高煦断了粮食互市,许多部落都难以为继,便是吉林城的邻居,东边的善出堡都举堡接受了吉林城的招抚。

眼下,除了六城的女真人还能勉强度日,其余规模稍大的女真部落都已经接受了招抚。

可这样一来,吉林城的人口数量在这个冬季突破到了九万,每个月支出的口粮达到了三万六千石。

算上还没有北上的长春所一千军户,渤海军的正规军数量已经达到了一万三,加上眼下的八千预备役,每个月要支出一万三千余贯钱,三万石军粮。

从洪武二十八年到如今,朱高煦没想到,自己也成为了一个有民十五万,拥军两万一的存在。

只是这样的势力,背负在他肩头的,是每个月军民工匠近一万六千贯钱,口粮九万二千石的财政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