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另寻他路(第4/5页)
“放心,你们还有起码三个月的时间来想,年末去南京城述职就足够了。”
说清楚了一切,朱高煦也走出了箭楼,并在同一时间看到了站在马道上与亦失哈聊天的杨彬。
朱高煦朝他们走了过去,那杨彬见到了他,隔着老远便作揖唱声:“殿下千福!”
“好了,不用弄这么多礼节,比起祝贺,我更想知道你带来了多少东西。”
朱高煦抬手制止了他,并说起了正事。
对于杨彬的出现,他并不觉得奇怪,因为王义正是他派去南边护送杨彬和粮食北上的人。
王义都出现了,这说明他护送的杨彬和粮队也应该抵达了,因此朱高煦在询问杨彬的同时,往城外看了去。
果然,在鸡西堡的城外,数千辆挽马车和渤海、辽东两军的几千士卒正在等待入城。
“殿下贤明……”杨彬笑呵呵的起身,随后说起了这次他带来的东西:
“去年草民回了南边后,就开始张罗买粮,今年正月中旬便在登州、莱州各屯了二十几万粮食。”
“二月开春后,草民雇船北上,到三万卫等了快两个月,才等来了王千户的队伍。”
“这次的四千辆挽马车,一共运来了三千石豆料、五万贯钱和五千余石粮食,路上给挽马吃了四百二十七石豆料,运抵的是……”
杨彬还想详细的说下去,朱高煦却抬手示意他可以了。
见状,杨彬不再具体汇报,朱高煦也看向了一旁的亦失哈:“所里的挽马,明日准备准备,都跟着王义往南边去,趁早把粮食运回来。”
“是”亦失哈颔首,朱高煦也再度看向杨彬:“现在三万卫那里有多少粮食屯放,南边还有多少运来,你这一路上可遇到了什么难事?”
朱高煦一连三问,都在杨彬意料之中,他不紧不慢的回答道:“回殿下,三万卫还屯着三十七万四千余石粮食,南边还有十二万石粮食准备起运,剩下还有七万余贯钱在下面的粮商手上,他们还在南边收粮。”
“不过草民得给殿下提个醒,那就是粮食可能会比预期的少。”
杨彬如此说,便看到了朱高煦皱眉,因此他连忙解释道:
“这粮食比预期少的原因,主要还是运粮来北边,路上遇到了不少拦吃卡要的胥吏,路上被这群胥吏贪墨了一些。”
“此外,今年年初开始,北边的不少衙门都在屯粮,草民不敢大张旗鼓的与他们争抢,便只能高价在乡镇上收了些粮食。”
说到这里,杨彬还特意提起了周兴:“对了殿下,去年草民南下时遇到了周总兵。”
“正因为周总兵给草民开了边关输中的文牍,草民才能在内地如此购粮而不引起朝廷注意。”
“周总兵吗?”朱高煦倒是诧异周兴居然会帮杨彬,但仔细想想,与其说是帮杨彬,倒不如说是帮他朱高煦。
周定的事情可大可小,自己没有捅出去,算是给了周兴一些薄面,周兴投桃报李倒也是应该。
“好了,这件事我知道了,南边还有什么事情吗?”
朱高煦回过神来询问杨彬,显然他看出了杨彬有些着急。
果然,他一开口,杨彬便窘迫道:“殿下,我们的毛皮生意,恐怕要收收脚步了。”
“为何?”朱高煦皱眉反问,杨彬则是汗颜道:“朝廷迁徙天下富户入南京城,这些富户都变卖了田地和房屋,只想拿着金银去南京,哪里还有多余的钱来买皮毛,因此殿下的这生意也就被影响到了。”
杨彬说完这话,朱高煦这才知道刀子割在自己身上有多痛。
“我应该想到的……”朱高煦扶额叹气,前面他看《邸报》中老朱迁徙豪强时,还觉得这个与自己关系不大,现在一想,那关系可大了。
上等的毛皮本就是稀罕物,在大明朝属于奢侈品,普通百姓是消费不起的。
现在天下富户都被老朱迁徙到了南京城,他们没了收入来源,自然要紧衣缩食,那自己的毛皮可不就是没了销路了么。
虽说土地兼并的速度很快,豪强们被迁走后,要不了几年,当地就会诞生一批新的豪强,但自己已经没有几年的时间来等待了。
“你的毛皮滞销了?”朱高煦询问杨彬,他也点头道:“出货的速度比之前慢了三四倍,仅凭勋贵和宗室、官员,想要吃下去年的那批毛皮成衣,恐怕要三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