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风雨前缀(第4/5页)
因此见他答应,朱高煦也颔首道:“除了让你训练兵马,我还有一件事交代你。”
“殿下但说无妨。”张纯好奇朱高煦还会对自己说什么,但对此朱高煦也坦然道:
“从吉林城往三万卫去的驿道绕了远路,我想在西边的山中开辟一条新的驿道,这条驿道你闲暇时可以带兵马和城中女真劳工一起去修建,速度不用太快,慢慢来就行,不要耽搁开荒。”
“末将领命!”没有过多问题,吉林城的地理条件张纯比朱高煦更清楚。
从山中修建驿道,最好走的无非就是朱高煦他们来时的那一条。
“好了,去训练吧。”见张纯对自己提出的军令都应下,朱高煦也就摆手示意他回去训练了。
留下一句“末将告退”,张纯便返回了正在训练的队伍之中。
比起傅让和朱高煦,张纯的领兵经验太浅薄了。
哪怕就是林粟,他也有过三年小旗官的经验,到了吉林城后又经过一年的锻炼,不说能独自领兵千人破敌,但起码他能带领一千人井井有条的行军。
这些事情,如今的张纯还做不到,所以他才需要学习。
正因他需要时间学习,朱高煦才会选择让林粟带队先前往肇州城。
林粟现在需要的是亲自带兵对敌,张纯需要的是练兵经验。
“走吧,你也去准备水泥的事情,我也要去船厂看看造船的事情如何了。”
“是”
见张纯离去,朱高煦也起身准备离开,毕竟他手中的事情也不少。
走到台下,望着发情的赤驩,朱高煦只能摇头让人带着赤驩去马场育种,自己则是换乘了一匹河曲马前往吉林船厂。
相比较入冬前,历经五个多月时间改造的吉林船厂规模更大,也更正规化了。
一进入船厂内部,朱高煦就看到了五个比起早前大了许多的船坞,以及如细木作厂、艌作厂、烤厂、铁作厂、船篷作厂、索作厂等加工木料和保养船只的工厂。
待他走近些,便能看到在船厂那为数不多的空地上也堆放了七八丈长的木料。
这些木料正在被剥皮运入烤场之中,整个船厂里敲敲打打的声音连绵不断。
朱高煦选了一个船坞进去,所看见的便是一艘已经快要建造好的大船。
“殿下!”
王船工的声音响起,他一路小跑来到朱高煦面前,作揖后才气喘吁吁的指着那大船说道:
“殿下,这船便是按照您要求修建的战船,八百二十五料,水兵三十二人,可上火炮十八门,算是这松花江之上能通行的最大战船了。”
“不错……”看着这艘已经快要建好的战船,朱高煦也不免感叹明代船工那巧夺天工的手艺。
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建造好这么一艘战船,足以说明大明的造船潜力有多大。
“这船造那么快,会不会有什么问题?”朱高煦提出自己的疑问,但王船工却笑道:
“殿下不用担心,这些船只用的木料都经过处理,所造船只航行个十几年还是不成问题的。”
“那就好……”朱高煦松了一口气,又转而询问道:“只造了这一艘船用来实验吗?”
“实验?”王船工愣了愣,但很快反应过来了这词的意思,因此笑着回答道:
“不止,八百料战船有二艘,一千二百料的马船有三艘。”
“战船还需要下水才能知道情况,但那一千二百料的马船基本不会有问题,只要下水就能使用。”
有了龙江船厂的刘船工等人加入,吉林船厂的造船技术上升了好几个程度,如今对一千二百料的马船都自信无比。
见他这么说,朱高煦也点了点头:“等江水解冻,需要用到三艘马船和一艘战船,时间上来得及吗?”
“马船应该是来得及的,就是这战船……”王船工有些吃不准:
“战船还是得下了水才能知道,毕竟我们也是第一次建造。”
“好”得了答案,朱高煦也不催促,而是说道:“无碍,若是战船走不了,用之前那二百料的战船也足够。”
此话说完,朱高煦又让王船工带自己参观一下如今的船厂,期间还遇到了刘船工他们,与他们讨论了一下战船的一些事情。
“若是在吉林船厂制作船料,然后运往金州建造战船,不知是否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