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三合一(第4/6页)

虞衡从袖子中掏出一个荷包递给景隆帝,景隆帝好奇地打开一看,见里头是一小撮黄澄澄的东西,景隆帝伸手捏了一颗仔细端详,见这物不过指甲盖大小,上面方形却无棱角,大部分呈金黄色,下方则是白色,还有一个小缺口,瞧着倒像是从某个东西上剥下来一般。摸着较硬,手指一掐,便掐下一小块来,里头与外面看到的无异。景隆帝仔细看了半晌,确定这玩意儿自己真的没见过,便问虞衡,“这是何物?瞧着倒有点像粮食,能种?”

虞衡心说景隆帝不愧是帝王,这直觉可真够敏锐的,一猜就猜出来这是种子。

见景隆帝还等着自己回话,虞衡轻咳一声,小声解释道:“陛下猜得没错,此物名为玉米,也是能吃的粮食,据说味道极好,产量也十分不错,不亚于红薯。”

景隆帝瞳孔一缩,猛地低头看向自己手中的玉米种子,这竟然又是一样产量不亚于红薯的粮食!

景隆帝深深看了虞衡一眼,出乎虞衡意料,景隆帝并未询问他这种子是哪儿来的,反而问道:“这玉米,该几月种?”

虞衡从系统那儿坑了玉米种子过来后顺道研究了一下玉米的生长条件,这玩意儿还分春玉米和秋玉米,春玉米四五月种,八月份便能成熟摘下,秋玉米七月中旬种下,十月份成熟。主要看气候,玉米喜高温,京城在北方,这会儿其实正好是种秋玉米的时候。

景隆帝都问了,虞衡也不瞒着,爽快道:“现在就可以种了。”

景隆帝抬眼瞅了虞衡一眼,忍不住笑道:“合着你都算好了,就等着朕点头是吧?”

虞衡摸了摸鼻子,心虚道:“这不是忘了吗?先前的心思全都放在红薯上,都没想起来这玩意儿。”

这还真不是虞衡瞎瘠薄胡扯,他得到玉米的时候不比红薯晚上多少,就是去年红薯大丰收,系统说虞衡达成了什么“名满天下”的成就,顺道儿就给虞衡奖了一堆玉米。

不过虞衡越来越忙,倒不像先前得了红薯那样,还亲自在系统空间种上一大堆,也就是系统给的种子足够多,整整一麻袋,种个十多二十亩净够了,凭借着玉米讨喜的产量,今年种下去,明年就能给各州都分一点。

哦,还有一个重要的点虞衡忘记补充了,“玉米喜暖,北边较寒,七月份种上,南方那边,三四月就能种。再南边点,一年四季都能种。”不过再南边一点貌似已经到了后世的琼海省了,现在好像还没怎么开发来着?

景隆帝当即眉头一挑,迅速捕捉到最为有用的信息,“若是如此,岂不是意味着,只要气候合适,这玉米一年能种两三茬?”

理论上来说好像没毛病,但虞衡还是摇头,“最好还是先一年种一茬试一试,贪心种两三茬,恐伤了地力。”

虽然系统出品的种子必然是基因最为优质的,精品中的精品,但是这会儿的科技水平没跟上啊,化肥还在建厂阶段呢,想要一年种个两三茬不给土壤休息的时间,好歹也得等到化肥弄出来后吧。不然的话,哪家的土壤能经得起这么造?

景隆帝一想也是,便将这事儿抛在了脑后,又让人传胡尚书进宫,准备把玉米种子交给他。

既然说现在就是种玉米的最佳时候,那就赶紧把它种下去,又多一样能吃的东西,多大的喜事啊!

胡尚书本来在衙门认真核对账本呢,冷不丁听到内侍过来传话,说是陛下又要事相商,传他进宫,胡尚书心里还纳闷呢,琢磨着这会儿好像也没啥大事儿来着,哦,最近是有些人不老实来着,那不得把阁老们全都宣进宫吗,咋就单独宣了他一个呢?

胡尚书是个爱打听的,一路上就从内侍嘴里把有用的信息全都套出来了,心里更奇怪了,陛下传了虞衡进宫,又接着传自己,莫不是那小子又惹出来什么大麻烦了吧?

再一想到近来京中的流言,胡尚书当即面色一肃,暗自决定若是陛下因此怪罪虞衡,他非得好好谏上陛下一回不可。

别以为只有御史会来文死谏那一招,他也会!效果肯定比那没用的宋青云强上一万倍!

要是有人能听到胡尚书这会儿的心声,一定想给他一个大白眼。你和宋青云能一样吗?两人就不是同一等级的存在。宋青云就一沽名钓誉的御史,品阶也不高,讲道理御史这职位真不是什么容易干的活,成天不是参这个就是骂那个,满朝文武都得罪光,偶尔还得喷一喷皇帝,其业务之刁钻讨厌,让御史们的死亡率远超其他部门的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