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黎明之祈 起航(第5/6页)

从修纳有记忆以来,生存就是一项艰辛而坎坷的挑战,从未展示过其温情脉脉的一面。贫民区的人对严苛的责罚和残忍的酷刑习以为常,并时常将学自贵族的手段用在某个倒霉者身上,从不认为有什么失当。温森显然对这样的现实另有见解,他智慧的脸庞忧郁而沉重。

“当整个社会都变得残忍无情,贪婪和自私横行,毁灭也就为期不远。商人及工厂主极其富有,不满于传统限制和不断增加的税收,在议会收买了代言人,将供养贵族的税务转嫁给平民;低级贵族仅有名义上的尊荣,对高阶贵族的轻慢深怀不满;而最具地位的人却只懂得紧抓权力。各种阶层彻底对立,皇帝陛下无计可施,帝国实质上已近分裂,只在等一个互相厮杀的时机。”

修纳禁不住反问:“既然阁下洞悉根由,为什么不建议取消特权,推行新税令,消解激化的矛盾?”

温森十分无奈,“持有权力的人永远不肯让出利益,哪怕会因之灭亡。任何触动他们利益的举措只会让崩坏加速。僵化的机制运转太久,已经失去了调整的可能。”

似乎预见了异日的情景,温森情绪消沉,“或许某一天巨变将改变这个时代,愤怒地击碎一切,无论美丑好坏。民众的怨恨犹如磨石,将复仇之刃研磨得锋利无比。仇恨越盛,变革时与旧秩序的决裂就越彻底。他们会拒绝皇帝的安抚,拒绝温情的诉求或恐吓的拖延,用最决绝的姿态横扫一切,而后……”

怜悯地叹息了一声,温森缓慢道:“而后他们像婴儿一样茫然。民众空有毁灭的欲望,却对毁灭后随之而来的一切一无所知,最终落入投机者的掌控,沦为野心家的棋子。我只希望这一过程尽量短暂,海啸过后仍能残存部分精华,不至于悉数崩毁。”

修纳静默了一阵,“那么之后又如何?”

温森摩挲着书籍封底的地图,仿佛从历史高处俯瞰,“野心家凭力量与机遇踏上权位,重复另一个时代的轮回,又或许……”

“分裂?我认为这一可能性更高。假如缺乏强有力的统治者,帝国会出现多个拉法城。”

“没错,几个虎视眈眈的邻国尤其希望如此。”没料到少年有这样的见解,温森藏住惊讶回答,“尽管帝国近百年不曾与外敌交战,但并非永久。特别是一个大国衰弱,邻人都会尝试从它身上咬下点什么,尤其是利兹国。”

温森随手在纸上划出简略地形图,“利兹与我国相邻,长久以来,他们一直缺乏一项重要的资源。猜猜是什么?”

“铁。”修纳接着说下去,深眸漾起洞悉的冷意,“利兹的工业全靠我国的铁矿。”

温森欣赏地点头,“铁是大国的骨骼,利兹国对此垂涎已久。虽然两国之间的蓝郡是双方默认的缓冲带,可假如西尔崩溃,他们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越过蓝郡入侵,首当其冲的就是加雅城。一旦打下加雅有了立足的据点,紧邻的铁矿丰富的尼斯城就成了他们的囊中之物。”

修纳接口,“甚至不必用兵,只需以军力威胁和重利相招,尼斯城就会投入他们的怀抱,崩散的帝国无法开出更优越的条件。”

“没错。”激起了深谈的兴致,温森动笔将边际线延伸过去,“加雅城、尼斯城,而后一个接一个。分裂的行省无法对抗利兹,将逐一被侵占。百年——或许用不了那么久,吞并的资源和利兹的富庶将加速这一过程。最终他们的领地会到达这里。”温森重重一笔,画到帝国另一端边界,“利兹的殖民地——西尔国的新名字。”

“必须重新崛起一个强势的中枢。”修纳下了结论。

温森表示赞同,“而且不能太久,否则帝国将过度衰弱,难以对抗外敌的侵蚀。”

修纳思考了片刻,“利兹国军力较弱,资源也不如帝国丰富,我认为他们会很谨慎。公然入侵会激起西尔民众的反弹,同仇敌忾绝非利兹所乐见。”

温森对他越来越激赏,“说得对。聪明人会挑最省力的方式,而不是愚蠢地滥用枪炮。据我所知利兹皇储精明强干、雄心勃勃,对政事颇有见地,很难预料届时会采用何种手段,极可能会成为西尔的关键威胁。”

衰朽的帝国,窥伺的邻人,无法预期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