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银河系往事(第2/5页)

比邻星舰队的长处在曲率飞行动力上,可以通过持续加速达到刚好一倍光速,某种意义上,这已经是初级的真正曲率飞行了。

能得到这项成果,倒并非比邻星的科学家比太阳系内的科学家更聪明,只是刚好因为比邻星系中有一个超高速自旋的特殊小卫星。

在这卫星附近的极小范围内分布着一种性质极为独特的结构力场。

比邻星的科学家们通过长年累月的考察研究,不断加深对这自然现象的认知,提高对统一力本质的了解,最终的成果便体现在这双轮战舰的初级曲率飞行能力上。

他们将制造引擎的核心金属材料投放到特殊力场内,经过数十年的浸泡与改性,最终制造出来的引擎性能突飞猛进。

巴纳德星舰队的飞行动力略差,与太阳舰队基本持平,但其能量武器的威力更强。

区别于太阳舰队的相位粒子和高能射线,巴纳德星的战舰主炮释放的是一种名为奥氏射线的特殊能源,其穿透力与破坏力远强于高能射线和相位粒子,并且弹道速度竟能达到1.5倍光速。

巴纳德星科学家之所以能开发奥氏炮,仰仗的却是巴纳德星系内一块大型陨石。

陨石中有一种天然矿藏,可以开采出奥氏同位素305。

用普通的高能射线照射奥氏同位素305,可以激发出奥氏射线。

偏居一隅的地球人穷尽想象力,也想象不出宇宙中竟能存在可在常温下保持稳定的具有305相对原子质量的物质,也想象不出竟会有一种小行星以类似于黑洞的恐怖高速自旋却不解体,走出去的人见到了,并将其运用了起来。

宇宙之大,充满无限可能。

恒星级封锁穹顶封锁的不只是空间,同时也封锁了文明走出去并看到新东西的机会,也就是眼界。

在缺乏超级天才的情况下,两大殖民地的科技进程能与太阳系内基本持平,除了大家同处一个科技背景的起跑线外,接触到新的星球,见识到新的物理规则,也是重要因素。

陈锋见到了比邻星殖民地和巴纳德星的进步,倒是感触良深。

他之前只想到太阳系屏障封锁了空间,不让人类往外逃,倒是没想到科技封锁这条思路,现在他算是明白了,的确是个绝户计。

理论上,被封锁了的一级以上文明,科技水平基本不可能再爆发式进步。

除开科技方面的东西,陈锋还简单翻阅了两个殖民地在银河系内,主要是猎户旋臂内的探索情报。

这两拨游子在走出去并生根发芽后,从未放松过对外部环境的探索。

并且,两大殖民地不但切断了和太阳系的联系,相互间也保持各自独立。

起初他们牢记着“去远方,别回头”这句嘱托,既然不能与母星联系,自然也不会试图联系别的成功建立的殖民地。

双方各自选择了截然不同的方向,开始向前推进,不断建立科考站,不断派遣出越来越先进的科研飞船。

虽然直到现在也没真走出去多远,拢共也就几百光年的水平,走得最远的科研飞船也只前进了不到两百光年,连猎户旋臂的百分之一都没有,但通过越来越先进的探测设备,他们的视线投放得越来越远。

除此之外,他们也能在相隔数光年的距离之外,相对清晰的看到发生在太阳系内的事情。

他们虽然并未亲身感受到大灭绝浩劫的恐怖,但看得是很清楚的。

两个殖民地的人开始产生紧迫感,加快了探索的步伐,陆续得出个确凿结论,上百亿颗恒星组成的猎户旋臂内,竟再无第二个满足卡尔达舍夫1级分级的文明。

他们发现了一些外星文明,但没有任何人具备跨恒星系的宇宙航行能力。

他们也曾与对方发生短暂而浅显的接触,但这些文明对复眼者的存在完全不知情。

再到后来,两个殖民地各自发现了一些破败的文明遗迹,有被摧毁的飞船、被撕裂的城市、甚至是破碎成碎裂小行星带的原本的大型行星。

这些被摧毁的败落文明具备一个共性。

无论败落文明走的是何种发展路径,在其灭亡时,基本都处在一级文明的边界上,或许还差一点,或许稍微往前多走了一步。

他们刚刚,又或者即将掌握跨恒星级航行能力时,突然就被灭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