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许你加入宋家军(第2/7页)
飞飞燕笑道:“不过一个文书先生而已,替宋老板写写书契,怎么好意思。”
俩人俨然已经入戏。
……
江南地区的冬天没有京州冷,风也没有京州大,街上的草木甚至都是绿的。
宋凌霄扶着飞飞燕在街上转悠,俩人都是爱书之人,看见一个书铺就往里钻,可谓一拍即合。
“宋老板,你看,这江南的书铺,和京州的不大一样吧?说是书铺,其实是书园,是园林,里面更强调阅读,而不是购买,当然,最后大多会买一些书回去的,我们江南的这些文人墨客啊,家里多半都有书斋,也是书斋的名字互相称呼,比如昨天晚上你见到的那位教授,叫值雨斋,那是他家里书斋的名字。”
飞飞燕一边带着宋凌霄游览,一边介绍道。
“原来如此。”宋凌霄点点头。
“藏书也是一门学问,不过,一般做藏书的,也不会做到通俗小说上,毕竟通俗小说这个词儿一提起来,就想到建本,麻沙本,都是质量比较差,价格比较低廉的本子,到处泛滥,也没有什么收藏价值。”飞飞燕叹道。
两人在一家书园的假山后,找到了一处藏书斋,里头没人,他们两个便晃了进去,一边浏览架子上的书,一边闲聊。
“这些书园里还会举办一些活动,比如曲会、诗会、灯会,是交流的场所,书园老板很会在这些事上做文章,将人聚集在一起,便可以挣钱了,比如新出的笺纸、笔墨、砚台,进一些质量好的,外头不容易见到的,印上曲会、诗会的名字,就可以翻倍卖出,而且还会引为佳话,这些小商品数量是有限的,如果有名士出席,拿到印着同款名字的小商品,代表着和名士有往来,是大家都恨不得去抢购的热销货。”
“嗯,限量款,真会做生意。”宋凌霄感叹。
“其实我本来也想,如果咱们能在京州也做这种阅读、交流的文化空间,是否可以异军突起呢?”飞飞燕叹了口气,“可惜京州的整体风气还是比较严肃的。”
“有机会的,风气都是一点点改变的嘛。”宋凌霄倒是很看好未来的钱景。
而且,他知道现代的很多花样,是大兆目前还没开发出来的,如果让他来做,又有足够的资金,保证比这些书园玩的溜。
不过,当务之急,还是看看通俗小说吧。
宋凌霄叫来廊上的一名书园伙计,问他通俗小说都在哪里。
“您也是来找《通俗小说月刊》的吧?”那书园伙计热情地说道,“随我来,随我来。”
伙计将两人引入一处开阔的大堂,只见两边两排书架,后面全都是书桌,几乎是桌桌坐满,人气很旺。
这一看就是通俗小说阅览室了,在现代的图书馆里,也是这个分类里人最多。
“就是这里了,您自便。”伙计停住脚步。
宋凌霄和飞飞燕来到通俗小说书架前,举目望去,看到满满当当一书架的小说,都被翻得破破烂烂的,可见有多么受欢迎。
两排书架里,有一排半都是建本小说,建本小说雄踞江南市场,拥有最高的市场占有率,这是毋庸置疑的。
它的品类也是最多的,市面上有的小说类型它都有,不仅如此,每个类型下面最火的书它也有……跟风之作也是它最多。
譬如《三国演义》火了,建阳书坊就推出了《四国演义》《五国演义》《六国演义》……
《侠义传》火了,建阳书坊就推出了《英烈传》《英雄传》《女侠传》……
走自己的套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这就是建阳书坊的传统手艺了,”飞飞燕面露轻蔑之色,笑道,“先在市场上扫新书,再挑出其中最火的,然后用盗版击溃它原来的书坊,把版权便宜弄过来,再出一大堆插图本和点评本,把羊毛可劲儿地薅,读者看腻味了之后,再攒书,做同类型的书,你看,那些历史演义类的书,是不是大多是一个叫飞熊生的人写的?”
宋凌霄翻到牌记页一看,果然写著作者:飞熊生。
“飞熊生就是余象天的外甥,余飞熊,余家有钱,几个妹夫都是入赘进来的。”飞飞燕压低声音说道,“这飞熊生其实有几分才气,以前给余象天当西席先生的,后来因为自己写历史演义类小说,被余象天发掘,就让他来当作者了,可惜飞熊生着实被余象天坑了一把,余象天不让他自己发挥,让他从前头的套路里东拼西凑的攒书,他年纪轻轻的,眼睛就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