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三只老狐狸和一条傻狗(第3/7页)

“臣、臣以为,矫枉必须过正,如果今天以秽书定性此书,轻轻放过,让那些意图不轨的书坊罚几个钱了事,对于我们大兆的出版业绝非好事!臣以为,必须抓几个关上十年八年的,这些书商才会意识到我朝对于言论的重视,他们才不敢越雷池一步,不管是借古讽今,还是阴阳怪气,统统不允许,而且,凡是不符合大兆律的情节,都不应该出现,这样才能使我们民风重归淳朴啊皇上!”苟玉书知道自己必须破釜沉舟,必须坚持自己的观点,否则,今天,没有人再会给他说话,他的仕途就此终结不说,恐怕身边的两位内阁大学士,也不会让他好过。

“这个苟玉书。”皇上憋了半天,一拍扶手,似乎对此人的冥顽不灵已经无奈了,他吩咐道,“宋郢,既然苟大人还不知道自己错在哪儿了,你就给他讲讲道理,讲讲法理罢。”

宋郢道:“遵旨。”

宋郢自屏风后走出,来到三人面前,朱勿用赐座一旁,显然已经摘出了这个战斗圈,苟玉书跪趴着,沈冰盘跪立着,沈冰盘虽然有御前免跪的权力,但是此刻,他却恭恭敬敬,丝毫没有起来的意思。

宋郢先对朱勿用和沈冰盘行了个礼,接着,他转向苟玉书,问道:“苟大人是大理寺卿,主持三法司会审,审理朝中大案要案,自从元若三年元月上任至今,也有两年六个月了,经苟大人之手的案子,总是破得特别快,宁死不屈的嫌犯,到了苟大人手里,也挺不过三天,这般手段,真是令我们诏狱自愧弗如啊。”

苟玉书没想到宋郢竟然会说出这样一番话,不由得冷汗涔涔:“宋公公,既然今日说的是‘反书案’,咱们就说‘反书案’吧。”

“苟大人,谁给你定性的反书?哪儿来的‘反书案’?根据大兆律第四篇第一百三十条,凡是举报反书者,必须经过皇上御览,亲手朱批,才能定性为反书,此乃祖宗成法,为何这样规定,苟大人身位大理寺卿,一定很清楚吧?”

苟玉书支支吾吾道:“这……这是因为……”

“既然苟大人不知道,那我来替大人解惑吧,”宋郢慢慢说道,“祖宗成法有一条规矩,因言获罪,慎之又慎。言语虽为思想之表达,却具有不确定性,落实到文字上,可以被曲解、被扭曲,如果要以这样的方式来定一个发言者的罪,很容易导致言路阻塞,国朝圣祖曾经援引《国语》:‘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朦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一种言论甚嚣尘上,不管它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对的还是错的,作为臣子,都没有阻拦它上达天听的权力,君王听取了庶人、近臣、亲戚等等不同层级不同身份的人的声音之后,斟酌取舍,事情才能顺畅地进展而不会产生悖逆。”

“君王听到一种言论,尚且还要斟酌,还要听取其他言论来判断这种言论是否偏狭,是否有可取之处,苟大人却仅凭一人之力,就将深受百姓喜爱的一本书定性为反书,请问,苟大人,是谁给你这样的权力呢?”

暖阁内一片默然。

苟玉书不由得发怔,他之前竟以为宋郢外表太过阴柔,只适合侍奉君王,不适合统帅内厂缇卫,现在看来,实在是大错特错了,宋郢虽然是阉人晋身,但这信手拈来的学识,绝非一般太监可比,几乎与科甲出身的士人无二了。

然而,眼下不是苟玉书惊叹宋郢学识的时候,他已经下定决心,一条道走到黑,怎么都不认他有错,他只是一腔赤诚,想为皇上分忧而已!

“臣下并未独断擅行,臣下接到沈大人的举报之后,出于一番拳拳赤子之心,容不得君父治理的天下被人玷污,容不得一本盛行于民间的书里有这么多违反大兆律的描写出现,臣下担心这书会毁坏世道人心,将皇上和先帝这么多年来治理得淳朴风俗,毁于一旦!因此才急匆匆写了奏折,呈奏御前,请皇上圣裁!”苟玉书此时也镇定下来了,没错,他就咬定,这个事儿不是他要无中生有,是沈冰盘先举报到他这的,然后他看了看,发现里面确实有他觉得反动的地方,出于忠君爱国之心,他就把这本书举报的皇上这儿来了,这总没有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