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司府宅(第5/52页)

朱明月俯瞰着奔涌不息的江流,视线又逐渐地望向对面山巅,终年不化的积雪在阳光中若金山灿灿,断面岩层滚石阵阵,愈加显得险峻而大气磅礴。元江府,就坐落在这山川江域的径流两岸,摆夷族人又称其为“南兰章”,意为百万大象繁衍的河流。据说城内的各个村寨和村落在山间盘旋错落,坐拥险滩深谷、平川冰峰,更有沼泽遍布,地域辽阔,景致万千。

从永德县到镇康,再到孟定县,一路往南经过神秘而古老的沧源崖画,再往前便是直通元江府的一段少有的官道。

这一日,是六月初三。

晌午的太阳已然烈烈暴晒,刺眼的阳光照耀着这片尚未开化的土地,也照耀着这座洪武十四年投诚于明王朝的府城。

待遥遥望见了那高耸的城楼,以及城楼上刻着的“元江府”三个大字,朱明月不禁在想:前后一千七百余里的路程,横跨三座府城、两座州城、十二个县、二十一个村落、八个驿站……花了一个半月的时间,过五关斩六将。如此折磨人的一段行程,千万别让她失望才好。

然而不等她走到城门下,首先映入眼帘的却是让人悚然的一幕。

城楼下,悬挂着一颗颗人头。

女子。

都是女子,垂坠的长发遮住半边脸,断颈处的血已经干涸。依稀可见的是每一张都是精致美丽的面容,一双双空洞的眼睛,仍保持着临死前的表情,或惊恐、或痛苦、或绝望,栩栩如生。

是丽江府为替她作掩护,从各州、县挑选出来准备献给那氏土司的女子!

朱明月忽然打了一个冷颤。这些从丽江赶到东川去与她会合的少女,没碰上她也继续上路了,居然都死在了那氏武士的屠刀下,头颅还被带回来高高挂在元江府城楼上。这说明了什么?是惩罚,还是对她来到的一种警告?难怪沿途都没看到元江那氏派出来阻截她的人。

而她转瞬就又发现,元江府封城了。

厚重的城门封闭得森严,没人能再从这里来往通过,也就不用任何巡查的守城士兵。只剩下黑色的大纛在箭楼上迎风招展,还有城墙上悬挂着的一颗颗头颅,孤零零地在风中摇摇荡荡。

以丽江土府的名义献给那氏土司的这些少女都死了,表示丽江府彻底从元江那氏的同盟关系中除名,丽江木氏给她精心安排的身份就成了一道催命符,再不能拿出来示人。而她更不能再用锦衣卫的身份。眼下想要进城,怕是要另辟蹊径。

没等她拿定主意,身后突然响起一道脚步声。朱明月拽了拽马缰,转过身来,却是一个小和尚背着筐远远地从官道上过来。

在元江的城楼与官道之间,隔出一大片空地。现在封了城门,偌大的地方并无一人逗留,显得格外空旷冷清。

午时的太阳格外刺眼,那小和尚用袖子挡着脸,一边走嘴里还一边嘟囔。等离近了才听清楚:“又封城门、又封城门,想进去还得绕到东面,真是平白让小僧多走了冤枉路。”

那小和尚长了一张讨喜的脸,叨叨咕咕的,说话间就来到了近前。朱明月略弯下腰,挡住他的去路:“请问,从东面就能进城吗?”

小和尚似是才看见她,愣了一愣,须臾道:“你是外族人!”

朱明月点了点头:“但是我的亲戚住在元江府里。”

“你是来寻亲的?”

“对。”

“那你有户籍和路引么?”

“当然有啊。”朱明月从挎囊里掏出户籍,朝着他晃了晃。

少女的年岁也不大,却生得极美,檀唇启阖,呵气如兰,不由得让小和尚脸红了红,有些结巴着道:“北、北城门三日前就封了,府城东面的小城门开着,有四个时辰允许通行,你可以从那里走。”

朱明月指了指头顶上的日头,“现在可以吗?”

小和尚点点头。

“你能不能带我进城?”

小和尚听她这么一说,面色忽然大变,连连摆手嚷着:“不行不行,土司夫人说了,最近总有贼人想混进元江府,下令各个村寨的村民都不得私通和包庇来历不明的外人,否则那人一旦犯事,包庇的人也要依族规处罚,全家、邻里都要连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