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 收购(二)(第3/4页)
“好!”
跟徐滨、黄忆江他们在一起谈,顾蕃都觉得能更踏实一些,当即也就毫不犹豫的让赵芝先去买单,他们直接赶去市区;留下来吃什么也都会没滋没味,他们也不在乎浪费这一桌酒菜。
“你们怎么就走了?我刚应酬过几桌老客,正准备要去再找你们喝几杯呢!”肖长民站在收银台后正跟赵芝拉拉扯扯,看样子是他要请这顿饭,不让赵芝买单,看到曹沫、顾蕃他们下楼,赶忙走过来要挽留他们。
肖长民担忧顾蕃日子难熬,会向他开口借钱,所以态度变得冷淡,这也是人之常情,曹沫不觉得他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但同时他也觉得肖长民这人没有顾蕃有意思,不愿意搭理,那也是他的自由。
曹沫这么想着,就跟沈济先出去,让顾蕃、赵芝留在店里跟肖长民拉拉扯扯,解决买单的事……
……
……
新海晚高峰的交通确实堵得叫人绝望,曹沫他们六点从田湾村工业园出发,花了不到半小时不到驶上中环高架,但花了一个半小时走完最后六七公里的路赶回到田子坊。
时间都这么晚了,钱文瀚、徐滨他们随时会结束赶过来。
曹沫他们就没有再找中餐馆,正儿八经的点一桌子菜,而是找了一家提供商务简餐的咖啡馆坐下来。
曹沫他们各自点了一份简餐吃完,刚换上茶水,钱文瀚、徐滨、黄忆江、葛军就赶了过来。
“你小子又想撇开我搞什么大动作啊?”钱文瀚坐下来笑哈哈的问道。
“我想做点什么事,哪敢撇开你啊?”曹沫说道,“车匠的不确定性很大,直接纳入天悦工业,葛总那边会有些卡,所以我琢磨了小半天,就觉得在天悦工业之外,将车匠作为独立实验室发展,可能会更合适一些。当然,独立实验室要怎么发展,还是要大家来集思广益。”
“东江证券的产业投资基金,是需要更稳健些,原则上不参与风险投资,这个原则不是不可以突破,但会相当的麻烦。”葛军直截了当地说道。
也就是说,车匠能独立发展,不跟天悦工业捆绑,东江证券可以投天悦工业的可转债,葛军也有把握说服投委会的其他成员,但要是牵涉到一起,事情就麻烦了。
葛军对国内外的产业发展也很了解,曹沫想要在车匠实验室的平台上开发原型车,两亿只够前期试水,压根不需要指望两亿就能拿一套成熟的技术出来。
这种投入及风险,都不是东江证券的产业投资基金所能承担的。
而钱文瀚的新鸿投资,是私有资本,盈亏自负,钱文瀚又对新鸿投资绝对控股——他想参与车匠及原型车的开发,他觉得风险与预期的收益潜力是对等的,他自己就可以拍板做出决定。
“我就知道天悦工业是个大坑,不能轻易答应你的,”钱文瀚看咖啡厅里有人抽烟服务员也不制止,就让司机到车里拿出雪茄分给大家,说道,“现在也只能硬着头皮陪你玩心跳啊……”
“曹先生是决定收购车匠,还要在车匠这个平台上继续开发原型车?”徐滨坐下来,郑重其事的问道。
曹沫点点头,说道:“你们有什么想法,藏着掖着没跟我说?”
“也不是我们有什么想法,”徐滨说道,“被新海大学聘请过去负责国家汽车动力工程实验室的郑潺原,我们跟曹先生提过,老顾、郑工跟他都是认识的——要是曹先生决定要在车匠的基础上,发展一个独立的实验室,我觉得可以跟郑潺原见一见。”
“行啊,可以见面,但到底怎么回事,你们也不要跟我打哑谜。”曹沫说道。
这个郑潺原,徐滨跟他提了不知道多少遍,早年也进华宸工作了两年,之后出国留学,留在德国一家汽车实验所工作,然后作为国家重点青年科学家引进回国,在新海大学任教,并主持新海大学所属的一座国家级汽车动力工程实验室。
黄忆江还是郑潺原在德国时留学、工作的同学、同事,徐滨是经郑潺原介绍,邀请黄忆江到天悦工业主持产品研发及测试中心的。
很可惜曹沫几次回国,日程都安排得很满,还没有机会跟郑潺原见上一面。
而这次天悦工业下定决心要上新的项目,不管起步规模大小,曹沫都要抽时间跟国内汽车动力工程领域的新锐人物见上一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