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三公九部(第2/3页)

系统搜索了一番之后给出答案:“田丰、沮授、张郃数据检索不到,其他人均已获得!”

“这几个人没有跟随袁绍一起产生仇恨值,看来不是袁绍的死忠啊!”刘辩似有所悟。想想也是,要不然张郃怎么会变节降曹?

但沮授宁死不降,说明他对袁绍还是很忠心的,估计个人的爱憎比较分明,不会因为公事而产生私人仇恨,抑或是说自己做的事情还没有引起袁绍集团或者刘表势力集体产生仇恨。

就在刘辩陷入沉思的时候,系统则继续按照宿主的指示报数据:“袁谭——武力77,统率85,智力60,政治57。”

“高干——武力75,统率81,智力58,政治52。”

“审配——武力69,统率84,智力89,政治88。”

“逢纪——武力52,统率69,智力85,政治84。”

“麴义——武力85,统率88,智力68,政治42。”

系统报完了数据之后刘表掰着手指头数了一下:“不对啊,一下子获得了这么多数据,不应该仅仅只有75个仇恨点吧?难道这数据中有之前就获得的,只不过是本宿主没有发现?请查询一下本宿主现在拥有多少点数?”

“叮咚……宿主目前拥有愉悦点总数72点,仇恨点88点。”

“愉悦点增加了二十多个,仇恨点增加了十几个,莫非是我以国葬之礼厚待卢植,所以获得了一些推崇儒道的读书人的愉悦点,同时也引起了一些其他诸侯及手下亲信的仇恨?”

刘辩思索一番也就只有这个理由能解释了,“管他呢,反正距离下次召唤越来越近了!”

印书这件事给刘辩带来了很大的思想感触,经过连续几天的深思熟虑,决定改革现在的朝廷制度,提升政府效率。现在的三公九卿职权过于混乱,分工不够明确,自己必须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把这套官僚制度加以完善,更好的维护皇权为国家服务。

“改三公九卿制为三省六部制吧!”这是刘辩一开始的想法。

太尉、司徒、司空这三公的职责还好理解一些,至于其他的光禄勋、大鸿胪、太常、太仆这一些官职提起来就让人犯迷糊,究竟是管理什么职责的呢?相较之下,六部尚书则简明扼要,只需一个字就把负责的范围诠释了出来。甚至毫不夸张的说,三省六部制是封建制度的巅峰,远远胜过三公九卿制!

“可是就这样撤掉三公,肯定会有阻力,要不就把三省六部改成三公六部吧?反正三省的行政长官也只是挂个虚名,真正的权利在六部尚书手中!”思前想后,刘辩决定采取折衷的办法。

“这样一来,三公肯定不会反对了,可是九卿改成六部,至少得有三卿落空,这会不会那些落空的三卿产生消极情绪?”刘辩在心中反复的推敲。

思前想后,经过了几天的考虑,刘辩定下了最终的方案:“索性改成三公九部好了,在原先的六部上额外增加一个农部、学部、医部,这样就可以了!”

拿定主意后,刘辩大笔一挥,在御纸上写下了自己的改制方案:三公不变,仍为太尉、司徒、司空,品衔为正一品,享年俸万石。当然,这里的万石并不是真的给一万石,而是俸禄的一种级别名称,真正的数目是年俸四千二百石。

三公下设九部尚书,分别为四正部:

礼部——掌国家礼仪、祭祀、国宴膳司、皇帝登基、皇后、嫔妃册封,太子册封等仪式,并负责全国性的选秀才、举孝廉。

兵部——掌国家军事,征募新兵,制定军事战略,推荐武将人选,考察武将战绩。当然,真正的军权还是掌控在手握将符的各大武将手中,严格来说,兵部更像是参谋部。

吏部——掌全国官员的考核任免,升降、调动。当然,所能考核的最高也就是能到郡守、国相一级,对刺史、州牧这样的封疆大吏是无权过问的。

户部——掌全国赋税、钱粮、国库、粮仓。

此四部为正四部,主官称作尚书,全部为正二品,享受中两千石的俸禄,每年下来可领到两千一百六十石的薪俸。

四部尚书下设两名副手,分为左右侍郎,全部为正三品,享比两千石俸禄,每年可领俸禄一千二百石。侍郎下面设置员外郎四人,品级为正四品,享受比千石俸禄,每年可领九百六十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