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千里缘(第7/9页)

不过,那句话怎么说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宋瑜虽然能理解他,但一点也不同情他,觉得他无非是自作自受,像她父亲和母亲那样多好,一生一世携手相伴。

喝罢儿媳茶后,他又递了宋瑜一封红包,语重心长地道:“希望我含饴弄孙那一日,不会来得太晚。”

宋瑜只觉得这封红包沉甸甸的,她慎重地捧在手中,不知该作何回答。

早在两人迈入堂屋时霍菁菁的目光便围绕着他俩转,眼珠滴溜溜打转,藏不住的聪慧狡黠。此刻见宋瑜尴尬,她禁不住俏皮地出言缓和气氛:“父亲,你说得太直白了,嫂嫂脸都红了!”

说罢,她笑嘻嘻邀功似的看向宋瑜,便见她红霞更甚,嗔怪地瞪了她一眼,转身去端另一杯茶。

这声嫂嫂叫得实在顺口,霍菁菁道庐阳侯说得直白,她何曾不是如此。难为宋瑜这个薄脸皮的新娘子,一个早上不知被调戏了多少回,好在她承受能力较强,还算应对自如。

相较之下陆氏就不好应付得多了,她面无表情地接过宋瑜递来的茶道:“听闻你们昨日将徐嬷嬷支开了?”

宋瑜心下咯噔一下,不知她此刻提起此事为何,便谨慎地道:“是有此事。”

她摸不准陆氏什么意思,是以只先顺着她的话往下说,悄悄抬眼打量她的神色。只见她神色如常,并未有苛责的趋势。

未等宋瑜松气,她才缓缓地道:“徐嬷嬷是宫里退下来的老嬷嬷,行事规矩有经验,昨日我特意送去是想帮你二人一把。毕竟有些事你们不明白的,都可以向她询问……罢了,我本想着将她送予你使唤,既然你不中意,那便日后再说。”

谁稀罕一个木头成天杵在跟前?

别人不好说,宋瑜是头一个不愿意的,她可不想以后也变成这副模样,低头静静应了声是。不送到她跟前再好不过,宋瑜巴不得不再看见她,徒添堵心。

陆夫人若有所思地嗯了一声,将儿媳茶一饮而尽,效仿庐阳侯给她递了封红包:“我另外准备了一份礼物,少顷命人给你送去。”

宋瑜敛下眸子,先拜谢起来:“多谢母亲费心,儿媳感激万分。”

“日后都是一家人,不必这样客气。”陆夫人将她从地上扶起,倒真有些和乐融融的模样。

尤其这句话说得颇为入耳,听得一旁庐阳侯连连点头:“对,是一家人。儿媳委实客气了些,在我们面前尽管放松便是,大可不必如此。”

宋瑜抿唇一笑,态度恰到好处:“是,儿媳省得。”

话虽如此,谁敢真正做到放松,宋瑜自始至终提着心肝,惴惴不安。

陆夫人转了方向,目光落在下方那名少妇身上:“老夫人在山上法音寺念佛,连你二人婚事没赶得上参与。府中香火本就不旺盛,诚哥儿走得急,只留下琴音一人。她便是你的嫂子,你理应向她敬一杯茶。”

一番话里信息十足,宋瑜才知道侯府除了陆夫人之外,更有一个老夫人。自打霍继诚过世之后,她便一心向佛,更是不管家中情况如何。不过,在此之前,她只知道霍继诚去时年轻,不知他尚有一妻,难怪入门时只觉得那少妇面容悲戚,神情恹恹,与旁人都不相同。

细想之下她更是可以理解,任谁死了丈夫都不会好受,更何况她还是如此年纪……大越民风比以往开放许多,民间女子穿衣打扮越加开放,婚嫁逐渐自由,并非不可改嫁。然而她既已嫁入侯府,便注定与旁人不尽相同了。

为了这侯府门面,她注定只能将一辈子的光阴葬送于此。

宋瑜循着龚夫人目光看去,对上一双柔和平静的眸子,她怔忡须臾,应了声是便转身走去。

墨彩小盖钟递到她手上,宋瑜觉察她手指冰凉,她顿了顿,恭敬地道:“嫂嫂请用茶。”

陈琴音对她弯了弯唇,看着是个极好说话的人。她象征性地饮了两口,将茶搁置在八仙桌上,拿起桌上一个檀木雕花的方盒。打开后里头是一对鎏金银钗,玉燕栖于枝头之上,造型别致。她看看珠钗说道:“这是我陪嫁中最喜爱的一件饰物,挑来挑去没有比它更合心的,如今便转赠于你。倒希望你同二弟生活和睦,同这燕子一般惜春惜福,和和美美。”

宋瑜小心地接过锦盒:“多谢嫂嫂,这礼物贵重,让宋瑜受宠若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