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第2/3页)

“这个……其实高人您还是能抽出时间来的吧?”王籍笑道。

杨云摇头不语,此时二人乘坐的马车已到文翁坊门口,下车后两人踱步来到官学大门前,看门人见到杨云,嘴角浮现一抹冷笑。

“哎哟,这位不是汉州来的乡贡么?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入学这么多天了,这才是第二次莅临吧?”

看门人皮笑肉不笑地调侃道。

王籍恼火地喝问:“怎么说话呢?”

看门人咧嘴一笑:“怎么这位公子,鄙人说得不对么?他作为官学的学生,差不多半个月才露一次面,学生没点学生样,说他几句怎么了?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可是为他好!”

王籍冷笑不已:“到官学来读书已经算是给你们面子了,其实今天高……杨公子是来办理转学手续的,他会转到青松书院深造。”

“什么?”

看门人大吃一惊,“青松书院?就他?”

因为青松书院设的门槛很高,非富则贵才能就读,而且接收的几乎都是益州本地豪绅子弟,所以他非常意外,在他看来杨云这样的“乡巴佬”,根本没资格去青松书院读书。

王籍道:“杨公子到哪儿就学,那是他的自由,轮不到你个门子管……快开门,好狗不挡道!”

……

……

进了官学,四下无人,杨云总算开口了:“我什么时候说过要转学了?”

王籍道:“这里有什么好的?反正平日你也不来,这里从博士到下面的看门人浑身都透着一股酸腐气,还狗眼看人低……其实您到这里读书是他们的福气,若他们知道您的身份和本事,恭维还来不及呢。”

杨云没好气地道:“我作为乡贡,到剑南道最高学府就读拿赴京赶考的解状,乃顺理成章之事,中途横插一脚到青松书院读书算几个意思?”

王籍笑道:“高人请放心,那边束脩在下给了,平日还提供伙食和日常用度,哈哈,只要在下一句话,您去青松书院乃轻而易举的事情。”

杨云道:“谢过你的好意,在下心领了,今天来官学的目的是拿科举书籍,回去后自学,不想进什么青松书院。”

“自学?”王籍咋舌。

杨云撇撇嘴:“不然怎的?我又没时间到书院读书,只能拿相应的应试书籍,回去慢慢参详,尽可能明悟学问。”

王籍一脸不解之色:“高人,您可是修道之人,照理说不会在意凡俗之事,您……考科举算怎么个说法?以您的本事,其实完全不必走这条路。”

杨云心想,难道我能把我是皇帝未来小舅子的事跟你说?我可是要当宰相的,如果连科举流程都不走一遍,怎么成为天下文人表率?

再说了,治理国家没学问,光靠道术算怎么回事?经国之才不是吹出来的,光靠野路子和急智行不通,书本上的知识也要门清。

杨云道:“子非鱼安知鱼之乐?道家从来都不墨守成规,科举也是入世修行的一部分。你道行尚浅,多说无益。”

王籍闻言悻悻然,不再多言。

很快杨云见到张助教。

张助教听说杨云是来拿书的,皱眉道:“进学者还有不自带书籍的?”

杨云闻言不由皱眉,听这话里的意思,是不想给他这个时代的教科书啊。

他不是没看过外面出版的科举书籍的价格,这年头的科举不单纯考四书五经,还有各种触类旁通的杂书,大唐年间造纸和印刷术相当落后,使得市面上的书籍价格贵得离谱,他觉得既然自己是乡贡,官学想来会发统一的教材,也就没去买。

现在才知道,原来官学不主动提供这些。

王籍在旁道:“谁说进学就一定要带书?从下面州县到成都,千里迢迢,舟车劳顿,书可不好带。”

张助教不耐烦地道:“书没有,想要的话等下月吧。”

杨云道:“下月来一定有吗?”

张助教摆摆手:“这得看情况,不是所有的书都有,一切都要看府库是否有调拨。”

王籍很得意,道:“如果在我们青松书院读书,一定会发书,而且想要什么书就有什么书。”

杨云打量王籍一眼,这才道:“那就劳烦张助教了,下月给我留一整套书籍,到时我自来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