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岚王发酸,胡璐吃饭。(第3/5页)
于是他在京城的一个月,就忙着每天往家里写好多信,写给老爹哥哥、写给师父师兄弟,一封一封地寄。
【大哥:京城很好,特别繁华。你也来看看。】
【师父:江夏水库建造时多谢师父不吝赐教,师父何时出山?】
【师兄:上次你给的陶瓷方子洛窑已经在用了,成品不知为何稍有瑕疵,师兄要不要莅临指教一番?】
【师弟:来吧出山吧,工部很缺冶金指领,我已向他们推荐了你。】
一封一封信寄出去,鲜少有回应。
但胡璐依旧努力每天写。他信坚持就有希望,或许哪天就说动几个师兄弟出山,或许哪天他的爹爹师伯就改变了主意。
就像当年,他当上宛城县令以后终于有资格给天子写信,就开始一封一封地写。
虽然有很多封最终都石沉大海,可却有几封某天突然就被天子看到了,然后他就奇迹般地被调入京城委以重任得以去江夏修建了水坝。
甚至今日还得了天子单独召见。
面见天子是在下午,但早早胡璐就换上了白色的官服在家等,饭都吃不下。
工部的老大还特意带了几个人,一路把他送到宫门口:“皇上人很温和、好说话的,年轻人你不用怕。”
胡璐进了皇宫,走过玉道,见到了天子。
天子年轻又俊朗。胡璐虽然早知道他没比自己大几岁,可见到真人时还是被惊艳了。就是这个人,短短十年将大夏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带回到欣欣向荣的康庄大道上。而他竟然还并非想象中殚精竭虑的样子,而是二十八九岁一身少年气,有一双平静明亮的鸳鸯眼。
宴语凉:“啊啊!朕终于见到胡爱卿了!”
宴语凉:“江夏之行爱卿辛苦,朕一直听工部众人说起爱卿。胡爱卿多才多艺、什么都会,实真是大夏千古难见的人才!不过朕之所以觉得胡爱卿好,不仅因为爱卿治水有功又会铸币治陶,朕最钦佩的,还是爱卿一腔热情!”
胡璐上书,其实以前也上了许多次。
宴语凉不确定自己失忆前是没空看、没注意,还是看到了但苦于国库没有钱只能置之不理。可尽管石沉大海杳无音信了那么多次,此人依旧不改初心,一封一封信最终引起了他的注意。
“胡爱卿,朕还有一个问题一直想问胡爱卿。”
“胡爱卿是不是……其实是天机坊中人?”
“天机坊一直都在的,是不是?”
看胡璐那惊愕的眼神,宴语凉就知道他果然没有猜错。
自大夏建朝数百年来,江南一带一直有一个叫做天机坊的民间门派。门派鼎盛时门下弟子百派之多,其中精擅农业手工、制砖制瓷、蜡烛纸张、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榨油、采煤冶金之门派传人无一不有,技艺巧夺天工,连工部都经常请他们帮忙。
但是后来,在大约三十年前的宣明年间,宴语凉的父皇刚继位不久的时候,天机坊便遭到丞相澹台荣焉迫害。
老天机坊主被迫害致死,门派更是被澹台氏重兵围堵、付之一炬。
大火以后,从此大夏再无天机坊。
这场冤案更因为澹台氏只手遮天,整整三十年未能平冤昭雪。
直到锦裕三年,宴语凉诛杀逆臣澹台氏昭告天下以慰冤魂,当年天机坊遭受的迫害冤情才为众人所知。
在那以后,宴语凉其实也曾经多次命人探寻过流落民间的天机坊弟子。这几年,大夏百废待兴、极缺能工巧匠,可数年偶尔探寻到了一两个疑似之人。都不肯承认自己是天机坊,也坚决不愿意出山。
直到宴语凉拿到胡璐的奏折。
二十四岁的民间少见什么都会,这当然不太合理,除非他背后有一大堆能人异士什么都会、又愿意教他。
宴语凉:“前几年,落云国云锦在大夏人人争相购买,而江南的蚕锦因为绣工不如云锦一度滞销。后来江南制造局的人跟朕说,有天突然去了个高嗓门的大嫂给他们改了织机,从此蚕锦就能轻易绣出比云锦更复杂的纹样了。可那人改完就走也不知去了哪,银子都没有要。”
“那人也是你们天机坊的人,是不是?”
胡璐:“陛下说的应是下官的二师娘,专攻织锦刺绣。”
宴语凉:“天机坊果然还在。”
胡璐:“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