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边军(第2/3页)
背后传来脚步声,越来越近。
商澜把手搭在腰上,随时准备拔匕首自卫, 就听王力的声音在耳边响
了起来,“那七个人也过来了,小心些。”
天快黑了,树下光线阴暗,商澜不担心对方发现自已,便道:“知道了,大家都小心。”
张一剑扬声说道:“父老乡亲们,我张一剑被赃官所迫,落草为寇是真,但我并没有被董大人杀死的亲弟弟,董大人一家也非我杀,日后再有此类传言,董大人怎么死我 就让他一家怎么死。”
说完,他收回长剑,顺手往左侧剑鞘一插,剑应声入鞘,动作利落潇洒。
“拿住他!”人群外挤进来几个人。
商澜定睛一看,正是黄龙河追赶她的几个黑衣人,她的目光落在摇摇欲坠的朱捕头身上。
朱捕头的脸上完全没有“来帮手了”的喜悦,显然不认识这几个人。
张一剑见来了对手,并不恋战,拨开人群 就往城里逃了。
“别让他跑了。”几个黑衣人追了上去。
商澜让王力拦住李强——这里人生地也不熟,勉力去追对他们不利。
“天哪,董大人不是江洋大盗所杀,那是谁杀的?”
“官府说是江洋大盗所杀,你说呢?”
“嘘,散了吧,散了吧。”
“ 就是,胡说什么,不要命了吗?”
看热闹的老百姓走得飞快,原本热热闹闹的夜市,转眼间 就散了个精光。
商澜三人返回大车店。
男女有别,回去后,大家没再商议什么,各自回房安歇。
躺在硬邦邦的床上,看着简陋的床顶,商澜又想起萧复了。
这是萧复落水的第五十天。
她对京城的动向一无所知,不知他是生是死。
思念一直在,但伤心很少。
不知生死, 就当他还活着。
如果可以,她希望回去的路程一长再长,长到她永远不用面对那个不想面对的结局。
颠簸一整天,商澜在回忆中朦胧了思绪,阖上了眼睛……
“吱嘎!”隔壁的门响了。
她睁开眼,睡意不翼而飞。
大车店的房间密集,墙壁很薄,即便很轻的声音,也可以在这样静寂的夜里听得清清楚楚。
店伙计说道:“老客,你都需要什么,我马上给您送来。”
有人答道:“要一壶茶,再送点热的洗脸水来。”
这是张一剑的声音。
商澜坐了起来。
回来的路上她已然想过,张一剑冒生命危险进入昆州,不大可能仅仅为了澄清他不是凶手的事实,那么,他对昆州之事会不会有所察觉呢?
她悄悄下地,踩到鞋子上,随即又缩了回来,心道,仅凭只言片语, 就去试探张一剑未免太过草率,还是自已调查更为稳妥。
商澜熄了心思,静静地听着隔壁的声响,等到彻底安静下来,她也有了睡意……
商澜做了一宿的噩梦,醒来时天已经大亮了。
洗漱完,她与王力李强汇合,去大堂用早饭。
商澜叫了三碗鸡汤米线,大家一边吃一边商议接下来的任务。
经过昨天那一闹,他们对昆州的现状已然有所了解。
首先,朱大人确实不是好官,指望不上。
其次,张一剑落草为寇是真,杀董大人是假,且边军对草寇不曾进行过围剿,这说明边军可能有问题。
最后,张一剑有冤屈应该去桂东省城,找巡抚大人伸冤,他为何来了昆州?
综上,知府不可信,边军不可信,巡抚大人更不可信。
商澜等人必须单打独斗,且不引起任何势力的关注。
接下来,她要解决两个大问题。
一,如果葫芦山有矿, 就必定有矿工,那么矿工在哪里招的?
二,张一剑来昆州做什么?敌人的敌人是朋友,能不能通过他对昆州之事、董大人之死多一些了解?
三人的米粉下去大半时,张一剑出现了,他在商澜前面的桌子坐下,也要了一碗米线。
商澜匆匆吃完,往街上去了。
李强、王力留下来喝店家免费的青茶,顺便跟踪张一剑。
商澜上街,是为了打听矿工的消息。
在陌生的城市,贸然去找街头的帮闲肯定不行,茶馆更靠谱一些。
盏茶的功夫后,商澜第二次出现在昨天去过的那家茶馆里。
她点了一壶茶、两盘小点心,状似无意地同店伙计说道:“小兄弟,听说咱们昆州药材比其他地方的好,进货的地方在哪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