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侯爷打脸宝典(十六)(第4/10页)
于氏卷起袖子冲了进去,她木愣愣盯着君恪看了半晌,眼底泛出两行清泪:“恪儿你……”
君恪脸上表情寡淡似面汤,掀起眼帘低低道:“锦玉她如今坏了声誉,恐不能如祖母愿,结一门良缘。府里的姑娘唯独剩下嫣嫣还未有婚配,我这是为她好。”
于氏气结,绷不住情绪,厉声对君恪道:“是你开口求旨央求容太后赐婚的?你又不失不知道定安侯府素来与我们不对付,若容太后存心报复,在嫣嫣婚事上动手脚,你该怎么偿还你妹妹?”
“母妃多虑了,您同祖母也明白京中局势,”君恪不动声色将怀中的君锦玉搂得更紧,怀中轻轻颤抖的身子令他心疼至极,愈加坚定了要将胞妹嫁出去的念头,“嫣嫣的婚事还需仔细商议,并非只是两府长辈你情我愿这样简单。有容太后的懿旨与我们锦亲王府的颜面在,夫家今后也不敢为难她。况且容太后忌惮锦亲王的威势,定会听从祖母与母妃的要求。左右想来都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母妃委实不必担忧。”
于氏微微平复了波动的心绪,她缓缓长舒一口气,尽可能耐心道:“你若是出于真心,母妃自然不会计较些什么。只是面子上的赐婚归赐婚,嫣嫣的婚事应当由我们这些长辈计较,不可叫容太后先发制人私自做主。”
君恪将于氏所言全数记在心上,深觉眼下情形实在是棘手非常。
于氏将常嫣嫣看得很重,万万不会令她吃苦头。
倘使他随便挑个纨绔子弟敷衍了事,只怕不会过了于氏这一关。
他心乱如麻,嘴上却应得极其真挚:“儿子自然省得,务必先由母妃定下,再上报容太后。”
于氏这才破涕为笑,目光落在君锦玉面容上时,眉间笑意又渐渐隐去一半,冷冷道:“锦玉你今日铸下大错,可知错?”
老太妃喘着粗气接口道:“混账东西,在外头陷害自家姐妹,害得我们锦亲王府丢尽了颜面!你听听外头的人是怎么嘲笑你的……枉我这把老骨头还为你多番考量!”
君锦玉挣开君恪怀抱,膝行至老太妃足边,扯住她深色裙摆,对着老太妃不住磕头:“锦玉没有欺负嫣姐姐!锦玉没有欺负嫣姐姐!嫣姐姐自幼长在他乡,分明不会古琴诗画,锦玉只是情急之下才张口问了她几句,万不是祖母和母妃想得那样包藏祸心……”
谢嫣俯视涕泪交加的君锦玉,往于氏身边靠了靠,委委屈屈道:“我会什么还须同你禀报?当时你说得那番话我还记得清清楚楚,要不要我说给太妃听一听,品一品你究竟是心急,还是装傻……你凭着心中那点怀疑就能当众羞辱我、百般宣扬我的出身,可我从未做过对不起你的事,也不曾唆使母妃将你逐出王府,你怎的就如此恶毒?”
君锦玉哑口无言,只不停重复着一句话:“锦玉没有……锦玉没有……”
君恪忍无可忍,正欲扶下她说些什么,谢嫣却忽然膝盖一弯,对着于氏潸然泪下:“母妃还是放我回定州罢,我还有些私房钱,能带着刀疤他们几个走南闯北赚些银子为生,京城不是我该来的地方,有我在这里,府里就没个安生的时候……”
不提这些还好,听她复而提起从前那些苦日子,于氏愧疚难当,抱住她含泪道:“这里才是嫣嫣的家,你若离开此处,叫母妃今后怎么活下去?”
说罢擦干眼泪,转而朝着老太妃福下身子:“母妃,锦玉酿下大错,京中一时间闹得满城风雨,不妨将她迁去京郊别苑住上一阵子,待京中流言散得差不多,再将她接回来议亲。”
君锦玉浑身犹坠冰窟,眼中铺天盖地弥漫着惊惶之色。
她心中通透,深知自己一旦离开京城迁去京郊。没有个三年五载,以老太妃不容出错的习惯,绝不会允她回京。
她抱住于氏双腿失声大哭:“锦玉知错了!母妃不要赶锦玉走!锦玉愿意给嫣姐姐赔罪,求母妃不要赶锦玉!”
见于氏狠心别过头去,不再看她。君锦玉又凄凄惨惨行至老太妃身旁:“祖母,锦玉求您了,别赶我走!”
老太妃眼中漫着浓烈责备,淡淡凝视她叹了口气:“你也太叫我失望了些,京郊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你去那里散散心,消了满腹心思,也是好的。”
君锦玉瘫坐于地,目光空洞无物,她扭头看向君恪,乌黑瞳仁中映出他隐忍自持的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