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你得向着我!(第3/4页)

“其二:科研方向,生而叵测。”

“没人知道哪个研究方向是对的,也没人知道谁能做出成果。”

“其三,科研资源,生而有限。”

“现在的尖端科研,通通都需要烧钱,但每年的科研经费就那么多,相对地,研究生的毕业数量却是一年胜过一年,我就简单说四个字,你品一品——生化环材。”

“其四:科研人员,生而为人。”

“即便是牛顿、爱因斯坦,也有人的私欲,也需要财富、权力和认可,无法独立于社会环境之外而存在。”

“基于这四点,足矣你们理解现在的科研圈现状了。”

何安瑭起身,理了理T恤。

“希望你和林逾静,在未来面对更复杂环境的时候,也能保持今时的理智。”

“如果你们沦为牺牲品,在我而言是整个国家的损失。”

“不要重蹈解其纷的覆辙。”

李峥一直若有所思,听到这个才忽然神色一转。

“解老师怎么了?”

何安瑭只摆了摆手:“你对蓟大任何一位教授的研究敢兴趣,我都可以帮你引荐,或者你找周毅也可以。但最好别和解其纷走得太近,这不是警告,是忠告。”

李峥也才想到,之前集训时与钟院长的短暂会面,包括解其纷之后的态度转变,似乎也都蕴含着这层意思。

“既然是忠告,那谢谢何老师了。”

“不必。”何安瑭拍了拍李峥,向外走去,“蓟大再会。”

“蓟大再会。”

凌晨时分,李峥躺在床上,听着祁英男的鼾声,脑子里依然回荡着何安瑭的四个基点。

虽然初听一头雾水,但静下心来品味,还是能品出一些端倪的。

【科研信息,生而艰深】

因为极高的只是门槛,注定只有上层科研人员才有话语权,说白了就是教授及以上的那一批人。

其余的领导干部,财政部门,无论权力多大,也都只有遵循他们的意见。

【科研方向,生而叵测】

正如大型粒子对撞机的争论一般,也许成百上千亿砸进去连个水漂都没有,又也许能改变世界。

在这绝对的高风险投资面前,科研大佬的话语权无疑又会被加深。

【科研资源,生而有限】

拨款有限,研究无限,最终钱拨给谁,拨多少?

鉴于上面两点,那也只能大佬说的算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大佬可以说拥有了无限的权力。

且无人能够监督。

不是不想,而是根本不可能。

【科研人员,生而为人】

必须考虑到,这些大佬不可能人人都是圣人。

与科学的未来相比,自己的生活优先级必然更高。

而自己生活的体面与否,完全取决于自己研究领域的兴衰。

即便明知是徒劳无功的烧钱,却依旧有理由死守。

毕竟,只有他自己知道,也只有他自己说了算。

换句话说,当一位大佬足够大佬,他就已经不需要亲自动手了,更多的时候都是在做资源调配,决定给谁钱,给多少。

李峥相信更多的大佬会依据分析判断,实事求是。

但也总免不了少数几个任人唯亲的,以维持自己的权力地位为目标进行调配。

这看似有些灰暗,但其实蕴藏着光明。

只因他的权力地位,相当程度是源于研究成果的。

如果拨资源给一帮亲信的废物,反而是在自毁江山。

想到这里,未来大体还是光明的。

何安瑭并没有劝退的意思,最后的信号仍是忠告——

不要惹大佬。

虽然这幅科研生态图应属良性循环。

但由于权力过于集中,实操起来,更像是封建制。

从前的封建领主是土地的垄断者。

现在的大佬则是知识的垄断者。

大领主分封小领主,小领主雇佣研究生。

比拼的是谁能在知识的世界开疆拓土。

听上去也许有些刺耳,但只要那四个基点存在,这就是必然的结果,也是最佳的选择。

甚至于李峥自己,若是有机会能大展拳脚组建自己的实验室,也必然要成为一方知识领主,以一言堂的方式分配研究资源。

毕竟,没几个人能有与他讨论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