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第4/5页)

看来这惩罚挺严重的啊。

苏晏他们小声谢过小童,朝里头走去。

文津阁一层是六间房,其中三间是读书室,提供给学子们在此借阅书籍读书。

另外三间则是藏书室。

藏书室全用楠木造壁,高大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种书籍,书香盈溢。

书架干净整洁,书籍摆放得井然有序,看得出是有人日日整理打扫的。

他们又上了文津阁第二层,这一层依旧是差不多的结构。

然而再要往上走时,却在二楼通往三楼的楼梯口处看见了一个青年人,他坐在一张矮凳上,正捧着一本书在阅读。

这青年人生得魁梧高大,看上去不像个读书人。但是他身上也穿着云山书院仆役的素色直裰。

青年人见苏晏一行人上来,伸出一只大手示意将夫子的批条递给他。

苏晏忙摆摆手,放轻声音说道:“我们是这一届刚入学的新生,还没有开始上课,只是想来这儿看一看。”

青年人笑了笑,点了点头,说道:“没有夫子的批条,你们现在可不能上去。”

苏晏偷偷瞥见了青年人手上那一本正在阅读的书籍的封面,似乎是一本兵书?

见大家有些失望的模样,青年人又好心地补充了一句:“好好学习,拿到夫子的批条后,就能看这些藏书阁最宝贵的书籍了。”

苏晏点点头,和小伙伴们退回了一楼。

“三楼放的是什么书啊,这么神秘!还专门派了个彪形大汉守在那。”宋子修小声吐槽着。

“我跟你们说,刚刚的那人会功夫!”谢临风也凑近他们,用气音说道:“我爷爷教过我如何辨认习武之人的气息吐纳。刚刚那人可不是一般人!”

身材壮,会武功,看兵书。

啧,有点儿意思。

那青年人守着三楼的书库,就跟恶龙守着珠宝似的,苏晏心想着,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机会去见识见识这文津阁第三层的书籍。

第一层的书籍摆放得也很有规律,苏晏一行人从四书的书架上面各自选了一本四书注疏,拿到读书室看了起来。

或许是云山书院奉行精英教育,书院的学生本就不多,一届二三十人左右。

更加上现在是开学第一天,大概许多老生们都去上课了。

此时文津阁的读书室内空空荡荡,只有三三两两的学子散落在各个书桌旁专注地读着书,非常清静。

周允文拿到书本后也很快便进入了状态,开始用心地读了起来。

谢临风叹了口气,拿起书本两眼发直。

宋子修则是掏出他携带着的炭笔和纸,开始给他一直构思着的书院话本添砖加瓦。

***

还在扬州的时候,宋子修就跟苏晏吐槽过,他若是外出了,记载这一闪而过的灵感就变得十分不方便。

苏晏想想,也确实如此。等准备好文房四宝,磨好墨,说不定灵感都飞逝了。

更何况,不等那纸张上的墨迹干涸,也不好保存文稿。

他突然想到了现代的铅笔,有了类似于铅笔的东西,不就方便速记了。

苏晏并不知道铅笔的组成成分,笔芯似乎是石墨,但在这大卫朝,石墨又要到哪儿去找。

于是苏晏又想到了画画用的炭笔,这个应该好做许多。

炭笔,顾名思义,应该是跟木炭的原理差不多。于是苏晏便将这炭笔具体描述给了宋子修。

几日后他再次见到宋子修时,宋家的仆役就已经将这炭笔给研制了出来。

这可真是宋家速度!

既然如此,苏晏干脆把卷笔刀的设计也告诉宋子修,看看宋家的仆役能否做出来。

炭笔卷笔刀一起组合,方便快捷翻倍。

果不其然,宋家的能工巧匠也给造了出来。

苏晏还因为这炭笔和卷笔刀,见到了宋子修的大哥宋子元,也是如今宋家生意的一把手。

宋子元见到自己小弟弟要人折腾的这东西后,立马就意识到了商机。

用宋子修的话来说:“大哥当时两眼都闪着金元宝的亮光”。

这炭笔造价比毛笔便宜,加上有卷笔刀,用起来也格外方便,非常适合那些不是读书人但又需要写字记事的人群。

宋子元不愧是宋家现在的掌权人,办事情滴水不漏,非常尊重知识产权,知道这炭笔是苏晏提出的之后,想跟他谈合作,打算大规模生产这炭笔和卷笔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