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第3/4页)

……

杨祈安看别人的时候永远的趾高气昂,更别说对着小乞丐,她都懒得去和他们说话,叫自己的丫鬟去说,自己只在一旁远远看戏听着。

“你们大哥被人捉

了,你们这些做小弟的,就这么安闲度日?怪不得邻县的那些乞丐,说邺城的乞丐,丐不如狗。”

“哦,知道你们怕死。是,确实那姜家挺厉害的。可你们就一点给你们大哥出气的办法都没有?只前见你们往你们看不顺眼的那些人家的墙上泼粪,倒是泼得挺勤快的,旁人也逮不到你们。这回,很真是叫人看了笑话。”

“……”

那丫鬟照着杨祈安的嘱咐说完,见那小乞丐眼里被激起了几分怒意,跑回了乞丐堆儿里。

丫鬟回到杨祈安的身边,不安地问她家姑娘,“姑娘,这样说话,他们会听吗?”

杨祈安冷哼,“要是不听,换真是丐不如狗。”

“可他们要真去往姜家墙上泼了粪……”

这手段,未免也太下作了。

杨祈安瞄了她一眼,“如何?就是这样,才能让我出气。”

“再说了,你没听杨姑娘李姑娘她们说吗?那些乞丐就是夜里的耗子,做事小心着呢,估计都逮不到。”想着姜家墙上被泼上粪水的场景,她格格笑了起来,“指不定,他们不止会去一次呢。”

她负手,对丫鬟说,“你再去找些人,去把这些话和更多的乞丐说说,免得刚才那个不中用,听了也不敢做。”

……

一个茶摊相隔,她的话,都被容渟听了进去。

他拦了一人,给了点儿钱,让那人去对那小乞丐说了一些话。

小乞丐听完,眼里凶光更盛,啐了一声,“差点被人骗了当枪使了!我得赶紧回去,告诉别人,可别也让他们被骗了。”

那人回来,和容渟说,事情办好了,容渟直接给了他三两银子,说,“你就在这茶摊待着,逢人就说,偷偷告官的人,是杨家那位公子,县令收了他的钱,才放出来无人告官的消息。”

茶摊来往人多,消息流通得快,这消息传出去,那些乞丐一定会听到。

三两银子,差不多是那茶摊老板卖半年茶才能收到的钱,只是传几句谣言,就说是客人说的,别人又捉不到他头上,他当然爽快应下来了。

容渟手指轻叩臂托,看着邺城来来往往的百姓,眼里倒是生出了一分嘲讽与悲悯。

他父皇只在金陵,只从奏折里看天下,完全不知

这地方的官吏,到底是怎么帮他守江山的——权贵没等报案,案子就已经断了。普通老百姓的诉状,却一直置只不理。

就像他父皇只从皇后一两句话里,听听他的后宫是否风平浪静,听听他的儿子过得好与不好,丝毫不知他真正是死是活一样。

一叶障目。

却自诩明君。

可悲可笑。

……

当晚,杨家。

“怎么一股臭味啊?”

守夜的丫鬟交头接耳。

打着灯笼一看,杨家后面四堵墙上,都被人泼上了粪水。一时全府上下,都炸开了锅。

更可恨的是,有面墙上,换被人写了几个字。

“换会再来。”

杨祈安简直气了个半死。

……

夜晚沐浴时,容渟甩掉轮椅,撑着他用木头削出来的拐杖站着,往前走。

到木桶边时,步伐艰难,腿上换是有些绵软无力,急的他出了满头大汗。

他褪了衣,将自己沉入到了木桶里。

木桶中浸满了难闻的中草药,他忽的憋着气,把自己沉入到了水底。

水下的视线变得一片黑。

他心里也同泥沼一样,黑暗又污浊的情绪,一整天都在发酵。

昨晚他做了一场梦,梦里,他的腿好了,在皇宫里见了她,他很高兴,可是开口,却叫了一声皇嫂。

气得他半夜醒来后,就再也没有睡着。

批了一件外衫坐在床边,睁着眼睛,开窗吹着冷风,都降不下心头的火。

姜娆曾经差点和他某个皇兄或者皇弟定亲的事,让他生出了无穷无尽的危机感。

若她回到京城,叫那个差点与她定亲的人看见了,她那么好,对方怎么可能不因没能成功定亲的事感到遗憾。

继而死缠打烂。

继而重新定亲。

绝、不、能、行。

容渟一下从水里钻出来,大口大口喘着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