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九十年代(第3/7页)
康静没想到,有朝一日自己竟然还能回来。
她再次打量自己,从身体的发育程度来看,她现在可能十六岁左右,有可能就是刚上初中的那一年。
身边的茅草都枯黄了,可见这已经是秋天。
康静正在回想前世的事情,底下有人叫她。
“阿姊!阿姊!”
康静惊醒过来,朝下面看去,是她妹妹康小妹在叫她。
她妹妹今年九岁,没有康静这样幸运,家中供康静念书就已经拼尽举家之力了,她妈妈想尽办法才能给她挣来学费,她爸爸因为行走不便,自学了木匠的手艺,给人做一些凳子,有时候编篮子,也能有一些微薄的收入。
康静的名字是当年小学入学的时候,老师嫌她前面的名字康大妹太没有文化了,给她取的。
不过康小妹也认识一些字,这些字是闲暇时候,康静抽时间教她的。
“阿姊!阿爹他们要回来了,你还不做饭吗?”
回来之前,康静很多年没有自己做过饭了,家中有保姆,她一直都是自己一个人生活,没有结婚。
是了,这会儿太阳都快下山了,她该做饭了。
康静下了小坡,钻进了那个简易的小木棚,开始做饭。
说是做饭,其实是没有米的。她的家乡常年干旱,天气最炎热的时候,连井里的水都快干见底,供应人喝水都成问题,更不要提种水稻了。
小麦种下去之后,收成都不太好,几乎所有人家都会选择种易成活产量高的红薯和高粱之类的。
她推开父母卧室的门,卧室中挖了一口地窖,里面藏了一家人一年的口粮。
她凭着遥远的记忆,扒拉了几个红薯出来,洗净之后,往锅中掺水,放在蒸架,将红薯放了上去。
但是到了生火的时候,她就怎么也点不然火,虽然记忆还在,但是多年未做,完全生疏了,最后还是二妹帮忙将火生了。
康静将红薯蒸上之后,交代二妹看着,自己则走到村口等待。
她娘这个时候,应该会挑着一大担几乎要和她人一样高的茅草回来了。
眼看着夕阳慢慢下沉,只余一线光辉了,却还没有看到她娘的踪影。康静焦急地在原地转了两圈,想去找,又不知道她娘到底是去了哪座山了。
就在她焦急的时候,迎面走来一个村妇。
因为实在太过久远,这些村里人没有什么血缘关系的,她已经记不起来她们的身份了。
她仔细地看了来人一眼,记忆中有个模糊的印象,但是就是想不起对方的身份。
不过那个村妇先开了口。
“这不是大妹吗?大妹,你在这做什么呢?”
“我等我娘呢。”
“你娘?”她笑了笑,露出宽大的牙豁子,“你娘又不会被深山的狼叼走,担心啥?”
康静后来的二十年的人生,很少跟这种生活在最底层的人打交道。但是她就是从底层走出去的,所以她深知,这里的村民,很多因为没有收到过文明和知识的熏陶,所以十分愚昧无知。穷山恶水出刁民就是这么个道理。
当然本性淳朴的也大有人在。
看着这村妇脸上不怀好意的笑,康静有些厌恶,她撇过头,不愿意再理会这人。
但是她不说话,对方却不愿意就这样放过她。
“大妹啊,你今年好像也十六了吧?”她问道。
村里的人都叫康静大妹,康静还记得自己当年还乡的时候,村里的人知道她就是当年那个因为家中太穷而离家出走的康大妹时,都大感惊讶。
她的家人虽然被埋,但是这里是她出生成长的地方,直到十年后她重新回到这个地方,这里依旧还是很穷,拉当时郭嘉已经开始大力扶贫,但没有用,要想富先修路,这里的地理环境就决定了,修一条阳光大道,将这里和外界连接起来是多么困难。
她当年一口气给这里捐赠了一所学校。
但是现在,她还只是个一无所有的山村小姑娘。
“眼看天都黑了,你忙你的去吧,我在这里等一些我娘。”
“大妹啊,你看我们村里,哪个姑娘到了十六岁还没有嫁人的?你都这么大年纪了,还上什么学?那书念来能当饭吃?你看你家现在因为你读书,连饭都快吃不起了,你娘也这么辛苦,你这么大的孩子了,应该要懂事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