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人命(第3/4页)

白夫人听完后,表情颇有些一言难尽,摇头道:“幸好他们家糊涂,和英莲把婚事退了,咱们家的孩子,怎么能和这样人家过日子?”

才说完这句,外头人就报大奶奶来了。

柳云卿在廊下听屋里婆婆和文皎一人一句说得热闹,便知道小叔子的事儿已经掀了篇儿,是以她进门儿便笑道:“妹妹说什么新鲜故事呢?快让我也听听。”

这回就是文皎说,白夫人在旁补充并且发表感想。

柳云卿听完之后,也对林满卫氏林昌夏氏一家人的行事大感无法理解,说道:“这卫氏不好虽然不是夏氏亲自动的手,但却是她的丫头推的。”

“她明看见丫头把卫氏推倒了,也不说看看情况帮着请个大夫,而是大摇大摆的走了回家,我看她逃不了几年的牢狱。”

文皎笑道:“那大嫂觉得这夏氏能判几年?”

苏文坚先是在大理寺做少卿,又是升任刑部侍郎,和这些官司刑狱打交道多年,柳云卿耳濡目染,也学了不少。

她想了一会儿道:“多则五年,少则两年。且现今林昌和夏氏还未和离,乃是夫妻,卫氏还是夏氏的婆婆,夏氏纵奴伤了婆母,估计还要受些刑仗。”

封建社会讲究君臣父子,本朝律法已比前朝变得不少了,却还是免不了要强调伦理纲常。

吃了午饭,文皎林海也没着急回去。文皎看着白夫人都发都白了一半,比之四五年前老了不少,就想多陪陪她。

而林海和苏尚书并苏文坚凑在一起,在书房大谈政事,谈完了政事又谈诗词文章,浑然不知时辰钟走得飞快。

他们爷们三个做了诗词,还命人拿到后院来给白夫人三个看。里头真有几首好诗,让白夫人柳云卿都起了兴致,纷纷要来笔墨作诗应和。

白夫人柳云卿做完了诗,互相品评一番,回头想找文皎,却看见她面带微笑神游虚空端正坐在那里喝茶,不禁相视笑了。

柳云卿走到文皎身边,揽住她的肩头笑问:“文皎,你和妹夫成婚也八·九年了,怎么就没染上一点儿文气呢?”

白夫人也笑:“女婿可是十九岁就从探花出身,你但凡有女婿的一两成,也不至于这时候干瞪眼了。”

文皎只能投降,苦着脸道:“娘,大嫂,千万饶了我罢。”

白夫人看她这样,颇有些恨铁不成钢:“如今英莲和玉儿都比你强了,等再过几年青玉绯玉长成,你就是你们家作诗最差的一个,看你脸面往哪儿搁。”

在不会作诗这件事上,文皎的脸皮简直厚如城墙,任白夫人和柳云卿怎么说,也只是傻笑求饶,就是不说自己会努力回去学。

可拉倒吧!她一个应试教育学出来的现代人,全无作诗的灵气,就是再学二三十年也学不出来,何必自讨苦吃?

有这功夫,她还不如想想怎么尽快发展科技和生产力,早日让出行更便捷,生活更舒适!

幸好此时天色已晚,没过多久,文皎林海便登车回家。

临走时,白夫人见到林海还不忘嘱咐一句“回去别忘了多教教文皎作诗”,让林海又在车上笑了文皎一路。

文皎拿车上装的点心塞了林海一嘴不让他说话,林海艰难的吃完了一嘴点心,忙要喝茶,又求饶道:“我再不说了,再不说了。”

文皎给他倒了半杯茶,威胁道:“你回去可不许挑诗给我读,我读得多了!也不许命题让我作诗!不然……”

林海忙点头答应,喝甘泉仙露一样饮完了半杯茶。

正在这时,门口有人敲车壁,回了今日升堂的结果和鲁氏在林满门前大闹之事。

“鲁太太带了三四十个人过去,正砸门呢!闹得两条街上的人都去看了。满老爷昌大爷特派人来求救,小的们不敢回姑娘,只得来回给老爷夫人。”

林海文皎互相看了一眼,林海道:“此案判得公正,并没委屈了夏氏。鲁氏再过去闹,就是她没理了。”

文皎道:“鲁氏就这一个独女,如今进了大牢,名声也完了,她怎么能不着急呢?”

说完,文皎问外头的人道:“林明两口子在哪儿?杏姑娘呢?”

“回夫人,明二爷和二奶奶中午时带着杏姑娘暂回家里收拾东西,听见闹起来了,便没过去。”

听完,文皎吩咐道:“鲁氏当街闹事,有违刑律,让林满林昌自去报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