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9章 办学计划(第3/3页)
李世民那头,李牧根本都没去请示。他做这件事费力不讨好,如果李世民叫停了,他还乐得清闲。反正如果被叫停了,他就找侯君集要账。侯君集还不起钱,最终还是得找李世民出面消灾。
当夜,李牧便起草了两份告示。
第一份告示,是关于大唐技校的。告示指出,大唐技校并没有被取缔,而是改为了弹性招生制,只在朝廷需要这方面人才的时候,才会面对外界招生。这一次,便是一个这样的机会,洛阳外务府招人,待遇如同内务府。报名规则,之前的两期有所改变。这次报名限定一千人,录取比率是二十分之一,人满为止。每个人要交三百贯钱作为报名费。这三百贯钱,如果最终合格了,毕业的时候,三百贯如数奉还。但如果是没坚持下来的,那不好意思,三百贯就算你捐款了。
一千人,每个人三百贯,里外里报名费就能收三十万贯。最终仅收五十个人,也就是说净收入二十八万五千贯。
这一笔钱,李牧没打算挪用,就像他说的那样,算是这些人的捐款了。即便定价这么高,而且很明显就有被坑的嫌疑,但是报名的人还是趋之若鹜,一千个名额没到中午就被一抢而空。毕竟外务府的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许继、长孙冲等人榜样的力量也太强了一些。
第二份告示,说的就是大唐军校的事情了。
李牧在告示中写得非常明白,大唐军校所建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储才。不需要报名费,但是有人员的限制。只有通过了考核的人,才有机会进入大唐军校学习。如果能顺利的毕业,从学校出来就是校尉,按照军队中正常的升迁来说,至少要节省五六年的时间。
当然,起点高也不能作为最重要的吸引力,最重要的吸引力在于,在大唐军校学习,能带来的潜在好处。
任何一个地方,都免不了结党。在朝堂之上,同一科科举的官员,不结党,也互相称之为是同年。而军中这样的事情少,主要是因为大唐的府兵制,将军和士兵是分开的,每一次打仗带的兵,都不是一个地方的,这就导致了想要维系一个稳固的圈子,几乎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但如果是从大唐军校毕业的,那么一起学习的人,就是最稳固的同盟。所以各家族卯足了劲儿,想要自家的子弟进入到军校里头。
自然有人找到了李牧,想要行个方便啥的。但是全都被李牧拒绝了,军校和大唐技校不同,大唐技校培养出来的人看重利益的多寡,就是要这样的人才。而军校不一样,这一代军校毕业的人,是实打实的要去打仗的。如果行了方便,真到用上他们的时候出问题,李牧自问是担待不起的。
所以他给军校定下了铁律,通不过考核的人,无论是天王老子,也绝对不让他进军校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