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海空卫士,壮哉!(第2/3页)

战机冲上滑跃甲板,机头抬起离地。

李战感觉到机身猛地往下沉了一下子后稳稳的蹬住舵面握紧操纵杆,紧接着向右掰杆同时后拉。037号歼-7EGGH向左侧滑转弯的同时以差不多四十五的仰角加力爬升!

“嚯,比歼十五的起飞迅猛多了。”曹复飞不由的赞了一句。

此时,有好几架战机在排队等待起飞,暗舱着舰试验组其余三名成员也在其中,不过此时他们还没有遮盖住座舱盖,于是都能看到李战这一彪悍的起飞姿势。

李战回头看逐渐变小的基地,笑着说,“人可以长得丑,但是起飞姿势一定要帅!”

“你那是轻型战机更换了大推力发动机,而且最大推力下涡喷航发的加速性更好。”张雪阳笑道,“一会儿我还在飞你就得返航了,所以你还是悠着点吧。”

涡喷发动机的油耗更大,而037号歼-7EGGH的内载油更少,哪怕携带了三具副油箱也拼不过大长腿歼-11A、歼-15。

李战笑道,“我这是试飞,动作轻柔可不见得是好事。”

塔台指挥员打断了他们的对话,“洞三拐,航向180,航高保持在4000以下,进入空域后自行展开飞行测试,有问题报,完毕。”

“洞三拐明白!”

众人就呵呵的笑。

李战被赶到南面的海空上搞飞行测试了,主要是对完成了修复的037号歼-7EGGH进行相关的测试,以确保战机不再存在问题。

除了他之外,其余人全部恢复了正常的训练,昨日的跨昼夜以及跨昼夜中的临时性对抗演练也告了一段落,对战斗飞行员们来说,只不过是军旅生涯中一个小情节,使命依然在肩,征战从来不休!

暗舱着舰飞行训练逐渐展开了,三架歼-11A全部上阵,划出了固定航线开始流水线作业,而第一训练区那里的升阶训练也同时展开,压力全部压到了塔台上,最多的时候塔台指挥班子需要同时指挥八架战机在一百公里半径的空域里进行训练。这对指挥班子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的岗位全部都有第二梯队人员。比如起飞助理员这个岗位编制两人,但是实际上有四人在岗,其余岗位照此办理。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培养出更多的地勤人员。

相对来说飞行员就没有办法采取这样的培训方式了,只能一人一机,而且在仅有一架歼-15S双座机的情况下,新学员的补充速度是相当慢的。好在暗舱着舰飞行试验基本有了标准,后续可以安排新学员先搞暗舱着舰飞行,把主起落架触舰点的位置飞好,对相关的操纵有一定的肌肉记忆后再安排实机着舰训练。

李战在渤海上空上下翻飞肆意地做各种机动,直到把副油箱的燃油折腾光了才开始拉超音速进行海平面最大平飞速度测试,随即又最小平飞速度测试,在两个小时内把该做的机动都做了一个遍,还飞了一个8个G的大过载机动过了把瘾,这才遵照塔台指令返航。

老伙计很给给力,看样子之前对老伙计骨架的判断是错误的,就这身子骨还能再发挥几年的余热。

张雪阳他们也飞了好几个起落了,一次比一次效果好。李战见缝插针降落之后一直留在暗舱着舰训练区观察他们的动作,发现张雪阳的进步最快。在最后三次触地复飞里,张雪阳的主起落架基本上是在同一个位置的,这已经说明张雪阳已经基本找到感觉了,而不是像以前那样硬生生的执行规定的操纵动作。

着舰阻拦降落这种高精度飞行操纵里飞行员的操纵感觉非常重要,而所谓的操纵感觉说的是身体最直接干脆的精准反应。就好比开车,老司机在驾驶的时候眼睛和注意力都是放在前方路面和两侧后视镜上的,眼睛看到前面车辆急刹,四肢马上作出急刹的动作,而不需要过脑,或者说过脑的过程极短。转弯应该打多少方向盘,倒车应该怎么打方向盘,全部都是来自于身体的直接反应。

要达到这个程度只有一个办法——多开。

着舰阻拦降落当然比汽车驾驶复杂百倍艰难百倍危险百倍,所以在暗舱的情况下再进行同样的训练,拔高了标准提升了难度,却达到了更短时间内达到人机合一境界的目的。

着舰阻拦降落有多危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