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这条街服役十几年的老机(第2/4页)

从宏观的角度来讲,不管你使用什么格斗动作什么作战战术,只要最后活下来的是你,你就是天空之王。

李战再一次走通场航线,但航路是三千米高度的训练高度。空速保持在精确的每小时四百二十五公里,以此速度进入场站上空。

“我开始了!”

报出动作口令之后,李战迅速断开电传飞控和迎角限制器,几乎同时向后拉杆到底。平飞状态的双拼色涂装01号SU-27SK重型双发双垂尾制空战斗机像被猛地拽紧了缰绳的野马,猛然扬起头颅直指天空,在惯性和向前动能的作用下,机尾继续向前走,机头上仰的角度很快达到一百二十度。

娴熟得不像新手。

然后失速了。

双拼色01号SU-27SK重型双发双垂尾制空战斗机翻滚着往下掉。

“嘟嘟嘟嘟嘟嘟嘟……”

连续不停地警报声充斥着座舱,不用李战报告,塔台已经从保持通话状态的无线电里听到了这些警报声。

训练眼镜蛇机动的风险主要体现在失速,该飞行动作之所以被认为是世界性高难度机动动作正是因为高风险。整个过程要求飞行员的操纵动作和时机必须要精确到零点五秒之内。反过来说,正是因为高难度所以被认为不具备普及的可能,无法普及的情况下,自然就失去了战术意义。

“我失速了!接通飞控!”

李战沉着冷静,飞快的重新接通电传飞控和迎角限制器。随即他发现迎角限制器接通了,但是电传飞控没有反应。

“电传飞控失灵!”

李战迅速报告,同时不断的通过操纵杆给予战机指令,战机是有反应的,可是反应极其微弱,似乎有一股看不见的力量在拽着它维持当前的失控状态。

“再次接通飞控!”李战再一次重复操作。

依然没有反应。

早期侧卫系列战机的通病不在于所谓的软骨病,而在于其极其复杂的复合型操纵系统。前文讲过该机使用的是纵向电传加横向机械传动组合作为操纵系统,结构不但庞大而且复杂。一旦纵向电传飞控失灵,几乎没有人能够让战机保持平飞,战机会朝前飞波浪线,机头一下上仰一下俯冲,稍有不慎就失速。

飞眼镜蛇机动失个速尾个旋不值得大惊小怪。尾旋改出这些是每一名飞行员必备的技能,就如同座舱盲操一样。空军飞行员还要记下几十上百种险情处置预案的操纵动作,别以为拉杆费那么好拿的。

因此在知道双拼色01号SU-27SK重型双发双垂尾制空战斗机失速后,在塔台担任正指挥员的聂剑锋并没有很担心,他当初学的时候失速尾旋两次,成功改出是常态。SU-27SK当然是比歼-7要好改很多的。

可是李战报告飞控失灵,这个就很要命了。SU-27SK没有机械备份操纵系统,纵向电传飞控系统失灵意味着飞行员失去了对战机的控制。别说此时是失速翻滚下坠状态,哪怕是高空平飞状态这个也是非常要命的故障。

也许不是机械故障,也许只是因为在某个节点战机处于某种状态它就是失灵,像某些打火机,明明有很多油就是打不着,可当然准备放弃的时候再打,“腾”的一下着了。

现代战机是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结晶,许多故障难以从技术范畴来解释。比如曾经037号歼-7EGG,当时他还叫歼-7E,前起落架卡住,迫降后机务进行检查没发现损伤,楼以望一榔头下去正常了。这个就很难从常规的角度来解释。

此时双拼色01号SU-27SK重型双发双垂尾制空战斗机的状态是两翼翻滚、摇摆、乱舞,战机没有进入尾旋状态,但像降落伞打开失败的伞兵……

李战一点速度都没有了。

他拉起机头眼镜蛇的时候,空速以,每秒大概一百八十多公里每小时的速度率下降,也就是说战机的屁股向前的时候,李战基本上没速度了。

可是他还有高度。

眼镜蛇机动三千米的最低训练安全高度,李战还要时间。

他不断地重复接通电传飞控的操作,同时不断地通过操纵杆向战机下达动作指令,试图把脱缰的野马重新控制在手里。

“洞幺,准备跳伞,你没什么高度了!”聂剑锋果断下达了指令。

双拼色01号SU-27SK重型双发双垂尾制空战斗机也就剩下那么几百个小时的寿命了,真正的战士应该战死沙场,他能够在训练场被李战搞死也是荣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