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第3/4页)
“其实,那张药单子,是臣手下无意间在一宫中老婢那儿得来,最后,由臣亲自调查,发现原来有个上贡秀女,此女,出生之地原为苍溪县,她说是她娘家母亲从县里一有名女大夫那里开的方子,希望能为陛下开枝散叶——而那个女大夫,便是娘娘名字无疑了。”
“陛下,药单上的字迹,您说是娘娘的亲笔无疑了,然而到底是否确认,还需由臣亲自去那苍溪县探查,所以——”
皇帝摇摇头叹道:“不用了,这次,我找她,必得朕亲自出马——”
“而且朕,相信她,就在那个地方!”
卢尚书抬眼大吃一惊。
皇帝态度毅然坚决,甚至要亲自出马寻找妻子下落,且扯谎瞒骗过朝中很多大臣,以作噩梦为由,要到这苍溪县祭奠河神,福佑天下,祈求国泰民安。
皇帝啊皇帝……如此对一个女人顾念重情,这到底是国之幸呢?还是不幸?
您可是亡过一次国的君主了……
就那么胡思乱想着。
皇帝额头青筋隐现,似要发怒:“一个县里,统共有多少家医馆都记不住,你这地方父母官是怎么当的?朕刚还夸你呢,心想让你只做一地方知县实在屈才了,想着如何提拔。”
那杨知县大震,听得既毛骨悚然又胆颤欢喜。
师爷忙道:“陛下,知县大人自然是记得住。大人,咱们这个县城总共有十二家医馆,民办有九所,官办的三所——大人,您因接驾一事最近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如今,圣尊面前,怎么会将这些事忘了?”
杨知县忙道:“是是是,禀陛下,是臣太过于紧张糊涂了。师爷说得对,是臣该死,望请陛下恕罪——咱们这个县城,医馆总共有十二家,民办得九所,官办三所,是这样得没错!”
卢尚书立即便道:“皇上,看来这杨知县确实紧张糊涂了。”
便居高临下替皇帝问话道:“杨大人,你们县城这些医馆以及大夫的名单登记造册可有?”
杨知县道:“有!”
遂赶紧吩咐师爷去办公大厅拿。
须臾,师爷小心翼翼,将一本薄薄册子终于拿过来,转呈给杨知县,杨知县膝行至圣尊前,又用双手高举过头顶。
卢尚书又代皇帝拿之,递给李延玉。“皇上,这册子,您请过目。”
皇帝小心翼翼接过来,手指尖微微发抖,自然,卢尚书又看在眼里。
皇帝便开始静静地,一页页翻着。
杨知县和师爷早就已经吓得不知作何形容,如马上要落进猫嘴里的老鼠。
两个人对视,扯眉弄眼。
杨县令:这圣上怎么一来就查医馆的事?
师爷脸色煞白:坏透了,难道,难道,他发现了什么猫腻,是故意来调查?
杨知县尿都要吓出裤/裆。怎么办?怎么办?
师爷也忙乱恐惧,暗示杨知县,先不要慌乱,静观其变。
只需一眼就找到了!袁蔻珠。皇帝深吁了一口气。
赫然显眼醒目的三个大字,登记在册子最后一页,医馆的名字,叫济春堂。
皇帝表情复杂极了。嘴角扯着,似笑,又似其他别的什么神情。
皇帝忽然道:“这济春堂有个姓袁的女大夫——”
如果说,刚才两老狗的反应,杨知县和师爷如同即将落在猫嘴里的老鼠,现在,猫都还没张口,他们俩都已经吓死了,变成两只死耗子。
“皇上,下官也是因忙着接驾一事,害怕陛下您责怪,是逼不得已的,臣该,该死——”
声音抖得像锯子狠狠锯过,断断续续。
皇帝蹙额,陆尚书也紧皱眉头。
君臣二人相似一眼。
卢尚书立马意识到不对劲有猫腻,赶紧厉声喝问:“陛下跟前,不得扯谎,你们两个作如此鬼鬼祟祟样子,到底在搞什么明堂!”
杨知县和师爷跪趴在地动也不敢动。
……
忽然,就在此时,衙门外一阵吵吵闹闹,喧哗叫嚷。
“我要见陛下!我要问他,看他还认不认识我!李延玉,你若真有本事,就让他们别拦我,放开我,敢不敢见我!”
——儿子?汝直!是汝直!这声音,是自己儿子李汝直!
李延玉猛一抬头,全身震撼,骨头缝都在拉扯溃动。
少年的声音既稚嫩,又透着隐隐的愤,恨,还有诸多的怨,委屈,与难受痛楚。